探析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王其龙
[导读] 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都很薄弱,有时很简单的运算题都会频频出错。
        王其龙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螺山镇铁牛中学422015
        摘要: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都很薄弱,有时很简单的运算题都会频频出错。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一道题背后的算理,只是机械地套着公式,在不知道最终需要求什么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推演计算。还有一些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不能合理地选择运算途径,筛选变量,导致了运算准确率低,过程烦琐等情况。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策略
        引言
        当前,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状况却不乐观,这与很多学生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口算轻视笔算等原因有关.初中生运算水平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问题上:运算准确率不高;对运算的依据模糊不清,公式与法则不会选择和运用;找不到简洁合理的运算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障碍.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数学、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想象能力、运算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主要要求为:要求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认真地完成;要求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运算原理;要求学生用最简洁、合理的方法去运算。初中阶段关于运算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其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培养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积累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使运算能力不断提升。
2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2.1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能力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样教授有些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对知识容易掌握,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即使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反复的讲解,他们有的时候仍然是一知半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建立有效的概念模型,让学生能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完整地在脑海中勾勒出来,这样就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从人的认知规律分析,人们对周围的事物初次认知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深刻的概念,只有通过多次修正与完善,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才能牢固地留在大脑的记忆深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的知识概念,不一定就能够把知识深刻牢固地掌握下来,对于有些抽象的概念知识,需要通过构建模型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理解记忆的时候,总会有一定的偏差,需要及的修正、完善,才能科学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2.2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是关键因素,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运算技巧之后,就会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高效且正确。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算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节省运算的时间,提升运算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与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的运算技巧,学生在掌握了这一运算技巧之后,就会使运算变得简单且高效了。
        2.3掌握核心理念,促进理解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数学概念,正确理解这些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算理进行运算的前提。这些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掌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雏形。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例如,在“绝对值”这一课的学习中,华师大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书里对“绝对值”给出的概念是这样的: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数a的绝对值。这里给绝对值带入了一个距离的概念,在讨论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时,只要观察它与原点之间相隔多少个单位长度,而与它位于原点的哪一边无关。这样就可以告诉同学们,绝对值是一个正值。当a>0时,|a|=a,当a小于0时|a|=-a。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认知水平和数学对数学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层,他们并不能理解这里-a的意义,很可能认为-a就是一个负数。当教师发现这些学生的易错点后,应该从易错点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中的概念,结合例题给学生讲解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是5,记做|+5|=5;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所以|-6|是6,记作|-6|=6。当学生对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就可以给定以下的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是0(通常也称为非负数),即任意有理数a总有|a|≥0。如(3.14-π)=(π-3.14)
        2.4重视错题的整理
        学生做错题是在所难免的,不要怕做错题,错题也是一种“好资源”,利用好的话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所以学生应该建立错题本,把平时练习中的一些错题,摘录在错题本上.整理错题就是一个不断将错题回炉淬炼的过程,它贯穿于学习新知.温习旧知识的始终,从错题找知识点漏洞,找出个人存在的弱点,加以完善.错题本上的错题不能简单地抄上去,而需要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如:概念模糊类、审题错误类、记忆错误、理解错误、计算错误等.改完以后再重点记忆一下错题.每天晚上要把当天的错题及时整理,这样相当于复习一遍.在平时的巩固复习时,要不定时翻看错题本,不要把整理错题当做一项任务,要不定时翻看,查找错误原因,举一反三.重点看错题集里的典型错题,加深对错误的理解,以免出现“错了又错”的现象.
        2.5营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运算教学环境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初中生在进行运算时不仅要依靠智慧知识储备,还要使用多种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学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对学生的运作能力和核心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应当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努力营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自己探究的欲望,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练习运算能力。
3反思教学
        学生进行简捷运算的前提是能观察运算式结构特征、明晰运算对象,有时还需要对多种不同的运算方法进行预判、评价。不少教师认为简捷运算对能力要求高,选择放弃,一味求稳,更愿意让学生使用“无需考虑题目变化”的常规方法,认为通过反复训练总能保证学生的解题准确率。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公式法,导致很多学生一看到一元二次方程,就想到公式法,即使该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更为简捷、更不易出现错误。教师“不变应万变”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数式结构特征,养成追求简捷运算的意识,努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应对高中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就熟练地掌握了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知识的结构体系,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永宁.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华夏教师,2020(19):26-27.
[2]陈红卫.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三策略”[J].中学数学,2020(04):67-68.
[3]温荞.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郑茜鑫.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
[5]陈玉兰.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三策略”[J].中学数学,2018(22):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