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君
贵州省大方县大山乡教育管理中心 551618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内化。本文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利用学具进行引导,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引导;教学质量
前言: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学具进行有效地应用,能够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使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对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教师要注重对学具进行有效地应用,引导小学生利用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具有效地学习及理解。
一、利用数学学具,理解数学知识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认知规律表现为“感知——表象——概念”,通过对学具进行应用,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学具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注重对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行把握,借助于形象的事物,帮助小学生认识知识表象,并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由数学表象对数学知识的概念及本质进行深入地探究思考,形成科学的概念,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重要的指引[1]。联系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来看,注重引导小学生对数量关系、空间关系进行把握。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要注重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进行结合教学,联系学具的操作,使小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及认知。
例如,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算理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对于小学生学习及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学具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如在学习长方体知识的时候,针对于长、宽、高的学习及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正方体小木块,将其拼成长方体,引导小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认知学习。接下来,引导小学生开展操作实验,发现长方体体积V=a×b×c。通过利用学具,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高[2]。
二、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深化教学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具的应用,要注重以此为切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及理解,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小学生的了解,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表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等做好把握,分析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接下来,联系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利用学具开展课堂教学,把握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3]。
例如,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学具推进师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利用教具,引导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这一过程中,注重给予小学生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小学生通过群体讨论和交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学具,结合拼接法、度量法或是幻灯片演示法,使小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如结合三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小学生将三个角剪下来,之后通过拼接的方式,论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小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
三、有效利用数学学具,渗透数学思想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利用学具教学时,可以联系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及思考,从而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4]。通过将学具与数学思想进行结合,打开小学生数学学习视野,并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思考当中,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同样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摆一摆。如先让小学生在上面摆出5根小木棒,之后对照着上面的小木棒在下方一一对应,摆出5根小木棒,使小学生对“一样多”进行理解。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以联系转化思想,使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做好把握。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知识的时候,为小学生准备2个一样的三角形,之后将三角形摆成平行四边形。通过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底)×高(h),推导出三角形面积为S=a(底)×高(h)。通过对学具进行有效地应用,使小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的方式,联系数学思想,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5]。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联系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注重对学具进行有效地应用,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通过利用数学思想,联系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感,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深入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学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4):183.
[2]徐艳.应用模型拓展思维 构建相遇问题知识网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3):70-72.
[3]凌忠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自制教具[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2.
[4]郭林泰.学具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96-97+110.
[5]唐传奇,张丹君.小学数学学具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2):3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