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力量,优化高中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1农健 2 韦昌勤
[导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实现教育改革、践行新课程新思想的有效方式;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不同维度,帮助课堂教学成效得到凸显。
        1农健   2 韦昌勤
        广西河池高级中学 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实现教育改革、践行新课程新思想的有效方式;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不同维度,帮助课堂教学成效得到凸显。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师应主动将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融合,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基本学习方向,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完成高质量的数学知识学习。教师要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课程、了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引领,推动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取进步。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优化;实践;分析
        前言:信息化时代背景的到来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为学校中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契机。教师要合理把握住新时期、新思想的新鲜模式,在践行中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能够增进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感知。教师要体会到数学教学的独特性,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实现深度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基本特征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学习获取全面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高质量课堂,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构建基础。
        一、营造优质教学氛围,找寻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的融合点
        优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推动学生发展,明确合适的教学信息,让学生能够不断合理融合自身的学习成长需求。结合信息技术中的知识展示,明确基本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让教学成果的显现;让课堂中的教学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凸显[1]。
    例如:教师在有关“微积分”知识教学中,为让学生全面做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塑造优秀、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flash动画技术融入课堂,呈现相应重点知识,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受到先进模式、动态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吸引,完成相关知识的探索学习。此外,动态化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也为学生的知识探索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学生会全面通过数学课堂知识探索获取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借助信息技术为背景,调动学生的无限热情。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中领略数学知识学习的本质,合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整合,挖掘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教导学方法的变化、形成无限的探索,会为教师的各项活动开展做好铺垫[2]。
    例如: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带到学校中的电子教室内,让学生应用互交白板的形式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为凸显排列组合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索小组,进行知识的输出、以及传送;通过知识点的不断尝试论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互动化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对学生的吸引力,便于教师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通过信息技术落实翻转课堂思想,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模式基础上,落实一定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保障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教师可以通过翻转形式优化课堂中的指引体系,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成功感受到教师指引方法的变革;通过翻转形式对传统课堂内的引导方法进行优化,解决学生理解能力较低、参与热情不强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例如:结合“圆锥曲线方程”的知识教学,课堂的教师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思想。首先,通过网络学习一定的新鲜模式,借助不同学校在此知识讲解过程中运用的不同方法,在考虑到本班级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对相应模式进行变革。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形式,首先推送不同的知识框架、基本学习方向,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随后,在课堂中做到教学内容的翻转,让学生模拟教师的授课形式,传授自己自主学习到的不同知识内容。以翻转为基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四、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延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信息技术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延展。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探索欲望。以信息技术为基调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会得到增强和提升,有效弥补学生在传统学习中的差异性。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相关内容,为学生点燃发散性思维的火花,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路径[3]。
        例如:在有关“空间几何体的立体结构”知识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空间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体现。结合技术知识讲解,配合信息技术中的多元化展示,学生以生活为背景进行不断的尝试活动探索。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一定的信息,通过微课形式再次推送给教师、或制作不同的信息技术PPT课件。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分享,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使学生获取综合化的数学学习成果。借助信息技术让课堂中的教学成效实现质变,让“整合”推动“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师要有效做到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整合;要转变学生在传统学习中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组织召开,让学生能够明确数学学习的基本方向。在教师的指引和信息技术模式的融合视角下,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构建前提条件;要合理开发出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内容,为学生实现高效数学知识学习、综合知识探索做好铺垫,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会为学生指明基本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宫海静,邵志豪.指向深度学习的“3A3W”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J].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2020,36(12):21-25.
        [2]聂贞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评《高中数学“导练、练悟、练结”三        步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121.
        [3]刘燕.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333”教学模式实践——以《1.5函数y=Asin(ωx+φ)        的图像》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3):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