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吕敏
[导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吕敏
        江苏省溧阳市燕湖小学   213300
        摘 要: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促使学生打破思想束缚, 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 端正学习态度, 改善学习状态。 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激励措施增强学生信心、关心爱护学生、重视评价反馈环节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和生活困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教学发展。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多数家长为学生报了各种课外辅导班,要求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学生疲于应付,始终处于高 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整日被过量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束缚,学习压力过大,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逐渐成了学习机器,没有独立的学习意识,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数学这种需要灵活思维、创新思维的学科而言,这无疑成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大阻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未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遵照滞后的教学理念制订教学策略,导致教学僵化,课堂氛围不佳,学生产生消极态度,缺乏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这种学习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导致学 习成绩下降。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学生这一状态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 度对待学习,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心理健 康教育渗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摸清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确保教育成效。首先,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解决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是因为其认为学习难度过大,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为这些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并加强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心理记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转变,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调整教育措施。
        2. 注重激励教育,增强学生信心。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这是人的一种心理诉求,当这种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人的自信心就会减弱, 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赞扬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也许不经意的动作就会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或产生打击。教师要注意运用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切实感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许。要注意,赞扬不能以 “你真棒!”“说得真好 ”等模糊语言来敷衍,而应根据学生的优点给予针对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消解他们的自卑情绪,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 关心爱护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要随时转变自己的身份,既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数学难题时,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为何学生在该问题上错误频出,或研究怎样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这样的教学才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才易被学生接受,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困惑,拉近师生距离,促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话,仔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共同寻找问题解决办法,或从朋友的角度给出正确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活动, 而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从而督促自己更好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 教师耐心的指导和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起到积极作用。
        4. 重视评价反馈,提高互动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注重评价反馈,要以客观、全面的评价规范学生行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一方面,小学生年龄较小,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一旦脱离教师的监督,就难以自主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或将大 量时间花费在玩耍打闹上,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有效完成作业,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作业评改,不可敷衍,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针对性评语,指出不足与亮点,鼓励学生改进。如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在指出其问题的同时, 要以鼓励性话语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 对于不愿意主动交流的学生, 可在作业评改中与其进行书面交流, 拉近师生距离。
        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反思
        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只有教师具备了积极的心理状态, 才能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如果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过大,则难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与心理状态,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能将负面情绪带入课堂,给学生造成额外压力。教师要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以科学的心理教育理念引导学生,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除教师自身努力外,学校也应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或进行教师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教师的心理问题,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走出心理困境,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娟.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7).
[2] 范育红.利用数学游戏渗透心理教育[J].华夏教师,2018,(21).
[3] 武春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7).
[4] 任生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学周刊,2017,(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