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郑永花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于我国学校教学中的今天,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
        郑永花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沙贝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于我国学校教学中的今天,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关注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且将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而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启蒙教育阶段,强化小学德育管理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教育便成为了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部分。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成为了现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为此,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三方面,探讨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融入策略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普遍指的是各国家和各民族在特殊的经济模式、自然环境、政治结构以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所诞生的文化习惯与文化积淀。它与其他的文化所不同的是,传统文化更具有代表性和传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并逐渐成为了制约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规范我国国民思想、行为的重要力量。人们通过钻研与探究传统文化,并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现象等诸多方面内容。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具有传承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有过中断,在有些时期经历过改变,但总的来说在传统文化一直都是紧密相连的。
(二)具有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产物,是维系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发展与生存重要的精神纽带。
(三)具有历史性
        传统文化是随着我国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而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发展。如,儒家文化。
(四)具有多样性
        传统文化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十分的多样和丰富。在深度上,如,儒、佛、道三家文化;在广度上,包含了我国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三、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小学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具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公民。让学生通过小学德育的教育与管理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与他人交往和交流时能够做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在学习上能够做到自强自立、勇于探索等。


四、在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
        小学德育教师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发展以来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精髓。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要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形式,促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和优秀的弘扬和传承。
        教师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索与创新整合传统文化与的德育管理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管理中。小学德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前,要客观全面的为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意义,让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现实意义等方面形成一个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学校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为学生组织并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可在校内开展“诵读经典国学”“茶文化展示”等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传播和德育管理的效果,可举办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并将德育内容融入到知识讲座中,让德育教育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从而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讲座了解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并逐渐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育平台
        若想在小学教育阶段,使德育管理形式得到创新和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灵活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构建一个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自主实践的形式对传统文化形成一个正确的思想,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制作一小段的德育微课视频,并在视频中以传统文化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时,教师可引用《论语》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优秀品格,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实事就是的美德。除了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之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整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丰富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与教师必须要重视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弘扬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与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悦明. 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分析[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4):53.
[2]周红英,陈兰云,段朝晖,等.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研究[C].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2019:239-239.
[3]孙珍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现状及路径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6):37.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36.0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