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技巧指导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周玉建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题占据了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
        周玉建
        彭州市濛阳小学,四川   彭州    611934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解题占据了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往往都与应用题解题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学生只有精准把握数学解题技巧,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把握题干中的已知条件以及隐含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才能够切实提升解题效率,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中,笔者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然后重点提出了应用题解题技巧的指导方法,期望对同行教师提供相关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六年级;应用题教学;解题技巧
        前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五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不仅是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以及基础性技能的途径,而且还是对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检验的主要形式,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结合题干中的内容来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题等有效的结合起来,继而实现快速化的解答。然而学生在实际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对数学基础定义掌握不牢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在编纂上通常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与系统性,若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实施正确理解,就会构成个性化知识结构,并会对类似的数学知识出现混淆。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其年纪相对较小,且学习的经验不足,虽然是对简单的定义学习,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理解与熟悉。若教师无法在学生自身的理解力上开展教学,学生在吸收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错误,并在做习题的时候,出现更多错误。
        1.2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够清晰
        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在出题的时候,通常会设置些干扰选项,其可能是毫无用处的数据,或者是易混淆的公式,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力以及分析力不足,在面对题目干扰以及有效数据时,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致使学生在具体解题的时候出现错误。例如,在对长方体侧面面积进行求解时,数学教师通常会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数据,学生在具体解题时,若无法对侧面积求解用到的两项数据实施正确选择,就统一出现计算错误。另外,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的解题技巧,但在具体应用中,却无法对数学技巧进行灵活应用,这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答案,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3学生对正确解题法缺少训练
        小学数学的传统化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习题训练时,通常会讲解些学生的错题,当学生在练习时,一旦遇到复杂的问题,教师也会直接实施详细解释。但是,大多数教师在错题训练时,都到此为止,这种状况下,虽然学生学习到了解题的正确方法,但因为没有对与错题相似的习题加强训练,学生就会很快忘记相关习题的正确解法。


        2.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的教学指导
        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应该科学全面的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握高效化的解题技巧以及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实效。
        2.1引导学生科学进行审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全面的审题。首先,在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认真阅读。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完整的阅读,精准把握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来开展高效解题。其次,通过阅读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全部找到以后,教师还应该鼓励他们再次进行阅读,有效把握题干中的隐含条件。部分应用题的文字内容较多,隐含条件也比较多,学生只有将这些隐含条件精准找到位,才能够实现快速解题。最后,在引导学生解题应用题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等转变为数学语言,为应用题的解答奠定夯实的根基。例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180千米的公路,原来每天修 6 千米。修了15天之后为了加快进度,每天修 7.5 千米。问修完这条路一共需要多少天?”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找到其中的已知条件,同时也能够找到“两个阶段”这个的隐含条件,在通读题目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进行解答,(180-6x15)=90 千米,90/7.5=12 天,题目是求一共修了多少天,只需要 12+6=18 天,就可以实现顺利解答。
        2.2引导学生转变思考角度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实践中,为切实有效的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不断夯实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式。在部分应用题中,若学生选择运用传统的思考角度,很容易陷入思维误区,不利于提升自身的解题正确率。相反,若学生能够及时转变思考角度,从另外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思考,则能够快速把握题干内涵。在引导学生解答一些相对复杂的应用题时,为帮助学生快速展开思考,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精准把握题干中的不变量。从不变量的角度出发来求变量,这样更利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比如,某企业现有员工4000人员,女性员工占了 3/10,因生产经营调整,企业组织了女员工的招聘会,又陆续招聘了一女员工,现女员工的占比达到了2/5,那么新增加的女员工数量为多少呢?在这样的题目中,学生若从正常的解题思路出发,很难进行解答。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题干中的不变量,即男性员工的数量是不变的,先计算出男性员工的数量,然后再解答女性员工的数量。
        2.3引导学生总结不同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不同题型练习通常是学习与巩固相关数学知识的高效方法,但是,只是注重练习而不加以技巧或者方法的总结,通常是徒劳的,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年龄较小且自控力较差,因此,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课下总结相关笔记与题型,并对小学生总结与整理各种应用题的解题流程与思路实施监督,引导学生找出各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并加以整理,对各种类型数学题的解题技巧实施科学归纳,引导学生积极复习,这通常能够使小学生形成整理、改错、总结的良好解题习惯。同时,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积极引导学生在具体解题时,注重一题多解,并从各个思路作为出发点,开展问题解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多元且丰富的解题思路,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公式等的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解题。
        3.结语
        总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其不仅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是小学数学具体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解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规律性内容强化学生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琳.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信息周刊,2019(025):10.
[2]钟荣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有效解题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