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地理素材开发---以顺德区域农业发展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刘雪
[导读]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地理素材开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完成的。
        刘雪
        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
        摘要: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地理素材开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完成的。生活地理素材的开发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培养的基础上,以顺德区域认知为框架认识顺德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过程,然后通过教师设计、学生参与的地理实践活动获得生活地理素材,最后将获得的生活素材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式教学并结合国家教材来实现对区域农业经济活动的教学。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地理素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材在体现学科性的同时,更应该体现教学性及开放性,应该为师生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充实教材内容留有余地,教材内容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实施国家教材及地方和校本教材有机结合。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地理素材开发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完成的,以学生生活的顺德地区为背景,寻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将生活化的地理课程与国家教材融合,以区域认知中的生活化的地方特色为框架,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观。
一、地理生活素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不管是以当地生活地理素材的设计、编写都应该服务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创新内容编写方式,采用问题、情景、案例等多种思路组织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将学生“放”入直观情景中,增强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落实学科素养目标。
        在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一节中,国家教材以东北地区农业为例,从区域认知出发,利用综合思维探讨东北农业的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最后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探讨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东北和珠三角,一北一南,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迥异,顺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感较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学生家乡顺德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中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论认识,逐步建立其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在多样化的农业生活素材过程中,选取的顺德农业生活的素材涉及几个方面,其一为顺德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及顺德传统农业的布局特点,旨在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综合考虑顺德区农业发展条件。其二为顺德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旨在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顺德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以顺德伦教香云纱产业园、陈村花卉产业园、杏坛“基塘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探索顺德的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方向,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分析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地理生活素材作为国家教材的有机融合,需要不断对地理生活素材进行筛选,所选内容应该以区域认知理念为框架,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架起桥梁、以培养人地和谐观为终极目标,不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顺德农业地理生活素材知识框架
  不管是生活素材或者是国家教材,理顺思维结构,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更好促进知识的加工整理,帮助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同样理顺生活素材内容与框架才能更好地获取、利用生活地理素材,从而更好地促进与国家教材的有机融合。
        下图列举比较了顺德农业地理生活素材与国家教材的核心知识思维框架:

        
        
        
        
        
        
        
        不难看出,不管是生活素材还是国家教材都是通过区域认知而实现对农业生产区位的综合思维分析来探究农业生产与布局,并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探寻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生活素材与国家教材的对比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布局不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有较大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认识能力提升与综合思维分析能力。而另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出发,与地方乡土地理结合,满足了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并大大扩展了地理教材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三、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区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知,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地理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还会在客观上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引发其感悟、欣赏、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变化。
        1、社会实践基地的选取及社会实践问题的设置
        在社会实践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合理设计时间、流程,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要考虑学生、学校以及所在地区的条件和特点,结合学生、学校和当地情况设计社会实践活动。
        在顺德农业生活素材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首先考虑实践内容的适宜性及可行性,选择典型性的实践基地开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问题,带着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提高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及效率。

        2、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员、时间
        在社会时间活动人员的安排过程中,全员参与不现实也不容易实现,一般来讲,主要参与的人员一是社团活动人员,二是喜欢、自愿参加的非社团成员,虽然是部分同学参加,但是他们获得生活素材信息后,会将获得的实践成果在课堂上通过讲座、视频、或者课外展览的形式推送给全体学生,以期望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能真正提高其他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时间安排上,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完成各个学科的学习,只有周末能够完成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更方便学生操作,所选专题均是在顺德大良(学校所在地)、各镇街(家所在地)完成,参与人员对实践地比较熟悉,从而降低了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难度。
        在做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地理问题亲近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灵,比较容易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地理事物背后“理”的认知,感悟正确的地理意识和观念,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去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关注人类的命运,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四、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顺德农业生活素材整合利用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互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建立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有表及里、层次清晰第分析问题,并特别关注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顺德农业地理生活素材的选取及教学设计均设置了较多的问题,一方面精心设计一系列社会实践问题来获取社会实践成果,另一方面在学生分享利用社会实践成果中与课程标准和地理核心素养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如在顺德农业生活素材开放过程中设置如下的问题来回归课堂教学。

               
  这些课堂问题设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于问题大多来自周边生活化情景,学生对情景问题的体验度、理解度都比较高,整个课堂让全体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使在分组学习时,也能够保证对地理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综合思维训练。况且在实际课堂中,较多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地理素材开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师生互助共同完成的。其开发过程如下:首先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培养的基础上,以顺德区域认知为框架认识顺德的区位条件并在此此处上认识传统农业的生产、布局、发展过程,然后通过教师设计、学生参与的地理实践活动获得生活地理素材内容,再次并将获得的生活地理素材整合为校本课程,来做为国家教材的有机整合,最后通过问题式教学在课堂中利用生活地理素材并结合国家教材来共同实现对区域农业经济活动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吴文成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开发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4):31-33
[3] 吕晓丹.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地理教学,2016(17):34-36
[4] 张述林、林培英.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路径—以重构人教版必修3“知识图谱”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6):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