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飒
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
摘要: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健全立德树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同时明确了高考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给了回答。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对中考冲击较大,为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隙衔接,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课堂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成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
当下,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中学教育也正在发生着如火如荼地变革。课堂引入、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着不断地创新与突破。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教学评价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板块。原因是在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评价标准常常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改革的浪潮下,这种陈旧的评价方式必然也要经历新一轮的洗礼。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
虽然教师已经意识到应该扩充我们当前评价主体的范围,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势必会使得教师工作量有所增加或部分教师难以适应的问题。所以不少教师还是选择坚持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获得的评价中常常带有较为强烈的教师个人主观情感。且由于一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细节,使得评价还是由成绩决定,学生无法获得及时的鼓励与满足。
(二)评价方式陈旧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渠道,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也作为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在这样陈旧的评价方式之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无疑是负担重重的,学生出于对“成绩差”的恐惧花大量时间背单词、刷题,看似勤奋,可实质上还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虽然在笔试中,学生的词汇、语法能够得到有效的检测,但却无法实现学生将英语作为语言使用它去表达、去交流的属性。对学生而言,既然考试没有要求,那我大可不必花那么多时间。这也正是为什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知识实践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的重要理由。
(三)评价内容苍白
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许多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内容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评价“Very good!”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写上一个分数,在学生考完试后给他们一个排名数字……这样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并不能够产生任何的指导意义,给学生的感觉往往会是“老师不用心,在应付了事。”
二、构建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体系
(一)在评价中体现情感的温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调动全班几十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创设英语情景展开训练、通过活动任务的设置,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的评价无需长篇大论,应当简洁明了且方式多种多样,尽可能给予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应该以夸奖为主,教师可以用“Good!/Very Good!” 这样一些常规的词语进行评价。教师可多储备此类表扬用语,如Super!Goodjob! Excellent!Well done!Nice work!Wonderful!……变换用语能够满足学生的求异心理,配合教师坚定的眼神与表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的发言感到欣慰,从而触动学生学习动力及参与课堂兴趣。
课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例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时,部分同学对这个语法点的掌握很不理想。教师可在他们的作业后都进行了批示,并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提示学生关注错误点,以免再放相同错误。如“书写有进步,但要注意:不定代词someone作主语时是第三人称单数,后接动词是三单形式。咦,你的“s”去哪里啦?等语句,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又指出了学生现有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也更知道自己该如何改进。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新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以往评价体系中“为教师独尊”的主体限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样具有来自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来自同伴之间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学生自评中,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更加清醒的认知,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着力突破。在学生互评中,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优势,了解与自己不同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而反思自己,作出改进。在师生互评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专业更加权威的指导,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建议,根据学情对后续的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丰富评价方法
就评价方法而言,以成绩为导向的传统评价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现在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因为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教与学就如卖与买,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既要学会教学,又要学会评价,将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最终达到课堂变革,由旧课堂:教学(35分钟)+练习(5分钟)变革为新课堂:目标1(教学1+评价1)+目标2(教学2+评价2)+……
诊断性评价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被忽略,只有将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学习现在进行时。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15分钟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单词、语法熟悉程度,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设计。
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成长记录袋是较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提前准备文件夹,以日志的形式将每天的学习收获与作业成果进行记录,学习完毕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复盘与反思。目前不少的智慧校园app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电子档案记录方式,教师也可以对其展开积极地探索与运用。
终结性评价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评价方式,以考试方式检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在此评价中,教师需关注在考试结束后帮助学生进行试卷的整体分析及对错题的整理。
(四)构建评价激励机制
在评价的基础之上,辅助一些激励措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例如,教师可在班级里创建了“英语之星”“免做作业”的激励机制,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主动演讲、听写满分等方式积累星星,一周一统计,一月一统计,榜首可以获得神秘礼物或免做作业券。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兴趣大增,成绩提升较大。
总之,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评价进行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判断,通过评价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进行决策,对教育活动作出总结性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最终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业水平验收及高中录取为任务进行学业质量评价,把教学评价视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自信的重要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方式陈旧、内容苍白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困境,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在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霞学.利用多元化评价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21(22):107-108.
[2]暴怀勇.基于创新素养目标下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优化创设[J].校园英语,2021(02):80-81.
[3]于涵 莫雷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11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