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赵明义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赵明义
        贵州省兴仁市回龙镇白泥小学   562305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美术教学就像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审美的大门。但是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无法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总结和探索,通过美术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 培养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美是一种感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另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使学生记忆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因为他们在发现美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不放过身边的任何事物,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一直都是采用示范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地位,在课堂中更多的讲授绘画的技巧以及美术的理论知识点。另外学校安排的美术课程比较少,加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思考和创作,他们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缺少自己的想法。单一的课堂教学会抑制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2课堂学习互动成效差
        每一位小学生都有一颗喜欢探索的心,他们的这一特点会促使学生去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发现的美。因此小学美术课堂应该直接交给学生们,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和交流让美术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但是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没有对教学素材进行积极的拓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美术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佳。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入手: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自然美,因为我们身边的大山河流、花鸟鱼虫等都是属于自然界,自然的美景会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放松。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美,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从他们生活的环境入手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美术课带领学生到农村做志愿者,帮助农民伯伯播种或者收获,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劳动的美,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发。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美,美术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教学,而是从你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入手,利用多媒体将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认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艺术语言的认识还不够强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学生也能够初步感受色彩、线条、质感等艺术语言,对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积极开展创作教学,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想象,当然离不开实践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头脑并用,不仅体验了创作过程的乐趣,还能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增强他们成功感。比如在小学美术“有趣的瓶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能够用废弃的瓶盖进行创作。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几幅瓶盖创作的作品,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创作。每个小组的同学先收集各种各样的瓶盖,然后利用其他废弃的物品,比如吸管、纸杯、纸板等任选一个题材,综合运用材料创作一幅瓶盖作品。这一课程贴合学生们的生活,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废弃的瓶盖也可以变得这样美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3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入手创设学习情景感染学生。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是最有效的,利用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小学美术“风来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与学生们生活贴近的情景:1.窗外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哗哗的雨声打破了我的美梦。2.早晨阳光明媚,微风吹佛,路边的小草小花也在微笑。通过不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们自主表达自己的感想。这两个情景对风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简单的创作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事物的变化以及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开放性的,每个学生的想象和表达会不一样,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明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应该将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积极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托合提古丽·阿卜杜喀迪尔. 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15):273.
[2]王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17):249.
[3]佘晓敏. 关注"美",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J]. 内蒙古教育:D,2015(005):88.
[4]刘锡丽. 培养审美,潜移默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讨[J]. 内蒙古教育:D,2015(00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