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可行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秦华
[导读]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高音乐教育不能只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上的提升,更要注重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秦华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600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高音乐教育不能只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上的提升,更要注重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为音乐是审美的艺术形式,审美教育就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务,对职高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可行策略展开了相关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职高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可行策略
1 前言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对音乐具有想象美和感受美以及创造美,又要对美具有情趣,这几点具有互相依存和递进的关系。学生必须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够想象美和创造美,将自己对音乐的习惯养成,成为一种爱好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感受音乐和审美体验是重点,从而有效地培养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开展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传授乐理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方向的培养,教会学生感知美与创造美。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会音乐魅力,让学生在感知与体验中激发音乐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学生的审美兴趣被激发后,便会自然而然的融入课堂,跟随教师步伐进行音乐学习及创作,有利于教师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第二,音乐审美教学重视实用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审美教学能够在乐器使用、表演方式教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打开内心、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最终提升创新精神。第三,音乐科目的教与学是相互的过程,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开拓学术视野,更新教学方式,将丰富内容融入课堂。因此音乐审美教学可以督促教师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对职高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建议
3.1转变教学理念,渗透审美理念
        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审美观念,将审美观念渗透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框架,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性,并在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熏陶,在课堂的逐步教学中,能够逐步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教到学生的手上,在课堂中开展音乐活动,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可以举办“中西乐器的碰撞和交融”的课堂活动,教师定一个曲目,要求学生利用中国和西方的乐器进行演绎,也可以分成小组,开展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演奏曲目,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能力在活动中发挥出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并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程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未凸显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也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要。必须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多多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时,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还要让学生重点理解音乐内涵,深入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亲身实践和表演,掌握音乐鉴赏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想法和见解,不强加自身意愿和想法于学生的身上,多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努力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依据不同学生特点和能力,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为提升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做铺垫。
3.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现音乐之美
        兴趣是学习课程的关键,对某一事物来说,这是一个人对其拥有喜爱之情时心理最活跃的情感。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和认知该事物往往会事半功倍。因此对于思想处于不成熟状态的中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学时,第一步就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愿意去主动接触、了解并学习音乐相关知识,愿意去深入感知音乐蕴藏的美。这会使他们在音乐学习和审美教育方面表现更好。
3.4合理展开审美引导,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引导的合理展开,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将自身的主导作用良好发挥出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贯穿审美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接收能力,以使音乐教育更具针对性。艺术源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音乐这门艺术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可适当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开合理引导。例如许多学生都知道《我和你》这首歌曲,这首歌产生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由刘欢与莎拉·布莱曼一同演唱的,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曾听过这首歌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教师可将这首歌引入到音乐课堂上,并通过合理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为深入地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播放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解析这首歌中的感人部分,针对整首歌曲的三十三字英文和四十二字中文歌词,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到,这首歌所表达的是真情和人性。奥运作为全人类体育和精神的盛会主题曲的立意必须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价值认同,能够引起超越文化、超越肤色的心灵共鸣。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重温当时奥运会的盛况,引导他们展开审美体验,从而使学生对这首歌的魅力有更深入地感受,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3.5创新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升华审美教育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不一样,音乐课程存在和应用的唯一形式就是表演,音乐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不断的幕后训练实践,来加强音乐的技巧,从而在正式表演中进行展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吸收能力都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且促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表演,使审美教育得到升华。在音乐表演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熟练掌握声乐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以及创作目的,然后在真正的表演中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表演。实现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有效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要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才能做出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学生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启发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对美好的追求,发现心灵美,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塑造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高素质、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华.高职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6):198+202.
[2]邱鸿生.高职院校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02):118-119.
[3]和晓敏.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提升素质教育的研究[J].民族音乐,2018(04):89-90.
[4]胡为梅.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