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东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学,广东 惠州 516125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当前,还有不少教师在道法课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违背了课改的基本要求。这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激趣;案例;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既特殊又重要的科目。一方面,从升学上说,它是中考科目,对成绩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当下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说,它是一门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重任,起着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当前,还有不少教师在道法课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违背了课改的基本要求。这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生活化,既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道法课堂如何实施教学生活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毋容置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有的较为枯燥,有的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初中生要么对其兴趣不高,要么难以直接理解。传统上,教师进行课堂导入,一般是通过设问,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看似没问题,实际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取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和导入,因其素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开始就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这一节时,因年纪较小,学生还不能懂得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普遍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缺乏理性的认识,对这类内容的学习也缺乏兴趣。为了“激趣”,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因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作为素材,用视频或者小品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因其密切联系生活,学生往往会比较感兴趣,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很多内容,给人的感觉,要么陈旧滞后,要么理论性较强,难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有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识,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尽力发掘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和方式,把它们融入到教学中。
授课时,教师可以用现实中富有哲理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认真思考生活中自己是否经历过或听说过类似的事情。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三、重视运用真实案例,让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现实中,有些新闻或案例,因其主角的知名度或者事件本身的影响,曾经或者正在引起轰动。这样的案例,如果能发掘其中符合教材内容的元素,是很适宜在课堂上使用的。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使用的案例,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案例,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学会分析现实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 2018年的范冰冰偷税逃税案,当初可谓轰动一时,热度也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在学习“依法履行义务”时,为了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引入这一案例。
四、根据课堂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情境教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效果也是肯定的。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必定会成为堂课的最大亮点,也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忘记的内容。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因其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学生不仅容易理解,也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课堂教学生活化,要取得一定的效果,不仅要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还要主动把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感到困惑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举个例子,网购时,如若遇到快递丢失,或者买到假货等问题时,我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学习道法课的积极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和情景创设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
[2]李海勇.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