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虚拟式在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周政
[导读] 长期以来,虚拟语气一直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难点之一。无论是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而言,依靠现行教材中的框架体系学习虚拟语气,都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周政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海淀  100089
        摘要:长期以来,虚拟语气一直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难点之一。无论是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而言,依靠现行教材中的框架体系学习虚拟语气,都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为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笔者打破教材固有的体系,将虚拟语气的相关知识点依据不同的变化规律分为“真”虚拟式与“假”虚拟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对于高中英语虚拟语气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英语;虚拟语气。
        作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法教学的难点之一,虚拟语气对于高中师生而言,均可谓是一只凶猛的“拦路虎”。一方面,虚拟语气是英语语言中特有的语法现象,汉语并不存在这种语气,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由语言、文化差异而引起的阻力。根据笔者对所教授的60名同学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70%的同学认为虚拟语气学习令他们感到困惑。另一方面,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虚拟语气的语法体系框架使得教师在教授虚拟语气时存在一定难度。以受众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人教版教材为例,根据笔者对所实习高中内18位英语老师的调查,约有78%的教师表示只依靠该教材的体系进行虚拟语气教学往往存在较大难度,不利于学生掌握该部分的知识,遑论加以灵活运用于表达。由此可见,寻找高中阶段高效的虚拟语气教学模式确有其必要性。
        笔者参考大量资料,从虚拟语气的变化规律入手,结合章振邦等人(2017)的相关研究,将虚拟语气的框架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运用到教学之中。通过整合,笔者将高中阶段涉及的虚拟语气分为两大式样——“真”虚拟式与“假”虚拟式。
一、“真”虚拟式
        在形如suggest, advise, request, order, propose, command 等表示“命令、请求、建议”等词汇引导从句时,从句中通常固定使用“should+动词原形”的形式,而should往往可以省略。章振邦等(2017)将这一情况列为“be”型虚拟式,以此来强调从句中谓语动词部分的原形恒定。这种类型的虚拟式强调的是说话人对于听话人的命令或建议,即说话者所提的建议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实现与否取决于听话者。笔者将这种在实际情况中,有条件且可以实现的虚拟语气归纳为“真”虚拟式。在使用“真”虚拟式时,除了表示“命令、请求、建议”类的动词本身引导的主语、宾语从句外,它们的名词变形所引导的表语、同位语从句也遵循此规律。
        笔者在本文中以suggest及其名词形式suggestion为例,探究其在名词性从句中的四种不同表现形式。
        It is suggested that people should do exercises every day. (主语从句)
        The doctor suggests that people should do exercises every day. (宾语从句)
        The doctor’s suggestion is that people should do exercises every day. (表语从句)
        The doctor’s suggestion that people should do exercises every day is very useful. (同位语从句)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真”虚拟式相关的词汇和句式进行集中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该类语法现象的认知,也便于学生对于词性转换,以及名词性从句等旧知的复习。
        除此之外,“真”虚拟式还可用于固定的公式化语句中,表示祝愿、诅咒、禁止等意义。

例如:
        May you succeed! (祝愿)
        Devil take him! (诅咒)
        Heaven forbid! (禁止)
        上述三个例句,分别表祝愿、诅咒和命令性的禁止,其本质皆是说话者将自身的意志施加于听话者,而这一点与“真”虚拟式的条件不谋而合。在教学中讲授这些习语,也可使学生了解到地道的口语表达,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西文化差异。
二、“假”虚拟式
        在虚拟语气的变化规则中,除了“should+动词原形”这种变化规则外,另一最重要的变化规则就是倒退时态。章振邦等(2017)在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该规律的一系列变化,并将这一情况称之为“were”型虚拟式,以此来强调时态的倒退变化。这一类的变化规则通常表现“远离事实”这一情况。结合这一情况,笔者将倒退时态变化的虚拟语气归纳为“假”虚拟式。依据“远离事实”这一特点,“假”虚拟语气的适用情况也更为广泛。
1.与事实相反的情况
在英语中,描述与事实相反的情况,通常会运用到“假”虚拟式的表述。如:
She treats Tom as if he were her own son.
If she had accepted her professor’s advice, she wouldn’t be that nervous now.
If only I were not so nervous.
        上述例句皆反映了说话人想要表达与事实相反的情况。不难看出,说话者们希望回到事实发生的语境状态下去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符合“远离事实”准则。
2.可能会发生,但发生概率趋近于零的情况
        除了与事实相反的情况外,“假”虚拟式还可以适用于另一种情况,即可能会发生,但实现难度极大,发生概率趋近于零的情况。例如:
        I wish that I didn’t have to go to work today.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说话者希望自己不要上班。从说话者的语气来看,“不去上班”的可能性虽然并非为零,但出现的概率并不大,因此说话者运用“假”虚拟式来表达其不切实际的臆想。这种近乎于零概率的现象,在日常交际当中也有一定的使用,如:
        I’m told they are going by bus, but I would rather they went by train.
        上句中,说话者表示“宁愿他们乘火车去”,意味着“他们乘坐火车去”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趋近于零,此时用“假”虚拟式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说话者“内心希望对方乘坐火车出发的”这一情感色彩。
        综上,无论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还是发生概率趋近于零的情况,都可以用“假”虚拟式来进行分析代入。在讲授“假”虚拟式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主句与从句部分不同的变形规则,进而使学生对主句、从句的相关概念具有更强化的认识。
三、结语
        在笔者通过“真—假”虚拟式的相关体系框架对学生进行虚拟语气相关内容教学后,笔者对两个班级60名同学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82%的学生认为按笔者的体系框架对虚拟语气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与梳理的效果好于之前按照教材所列语法框架。约67%的学生认为笔者采用“真—假”虚拟式的教学模式授课,不仅学会虚拟语气本身的知识点,还能够有效地对动词时态、从句知识及情态动词等相关语法旧知进行知识的再激活与再认知。60%的学生表示会尝试将虚拟语气这一语法条目运用到日常的交流与写作当中。由此可见,“真—假”虚拟式对于虚拟语气的教学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次教学,笔者也认识到,作为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加工,以便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章振邦等.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6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2] 刘道义等.普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选修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 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