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章裔涵 马帅龙
[导读] 在文化教育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要求全面推动的高校“新文科”建设,重视艺术人才培养,

        章裔涵 马帅龙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0
        【摘要】 在文化教育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部要求全面推动的高校“新文科”建设,重视艺术人才培养,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与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探索出更符合新时期发展特征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作为培养艺术类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主要艺术人才的任务。因此,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对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新时期专业艺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输送高质量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必要途径。在分析当前艺术人才培养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课程的教学特征、人才培养新举措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在“新文科”理念下高校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性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创新
一、新文科概述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切实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在学科边界上形成与拓展新的知识领域。
        新文科的建设重视思考与探索人的培养,人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个培养在现代社会主要是知识导向的,但也是含有价值取向的。新文科建设致力于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保障新时代文科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设计学科不仅要回应社会的需求和关切,更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创作规律。当下,高校设计课程教学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点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塑造,消除学科壁垒、培养学生全域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优异的人才。
        近两年来,为对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文科相关学界都在就新文科的新理念、新内涵、新目标、新任务进行持续且深入的研究,新文科的建设发展呈现出一片全新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进高校设计课程的新变革,如何在新文科的语境下培养适应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创新性艺术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高校在结合社会发展特征及需求的背景下对设计专业人才进行创新性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需求体现了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复合的知识结构才可以适应高度智能化社会的需求,适应跨学科研究的需要。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人、社会、环境诸多领域,对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设计师不但应具有艺术知识,同时还具有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世纪设计市场的需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强调以市场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研究,是设计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与目标。在高校设计课程教学中,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为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综合协调发展的模式,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契合时代发展。
(二)重视课程优化设计
        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新文科建设理念,不断推动多学科多专业之间深度融通,加强对课程优化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凸显个性化。在课程建设上,应积极探索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具有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设计流程和能力进阶重新制定培养方案,以项目为载体,提前进入设计环境,然后进行“本质学能”的提高。改变“以核心课程解决核心能力”的观念,将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所有的教学模块和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紧密结合。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基础课程知识应该重点掌握,其次要融入创新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经验缺乏,创意核心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会导致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水准与行业专业标准有距离。高校教师应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学习前沿教育成果,开发出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能力与设计思维的培养。
结语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更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创新促发展”的时代共识下,高校在设计课程教学中,应当建立起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理念与体系,加快探索创新的步伐,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意人才。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为艺术设计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面对当下迭代更新的社会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新时代艺术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这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认清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深入研究新教育理念,促进艺术学科的整体发展与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此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艺术领域的创新者和中国未来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周星,任晟姝.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2]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张栋.适应艺术市场需要 培养复合性人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系列问题反思(上)[J].艺术教育, 2005
[4]黄从威.基于协同创新的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胡瑞涛.高等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 2019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