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徐卫东
[导读] 在高职院校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专业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及与学生的就业问题息息相关。
        徐卫东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苏州市  215600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专业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及与学生的就业问题息息相关。高职计算机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教学方法
1 前言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学生为主,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学中根据职业需求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还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针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实现整改。同时,由于计算机教学还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专业性和创新性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为现代社会培养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2教学模式概述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就业的,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重要任务,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不断吸收优秀模式,形成了符合课程要求、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职业教学模式相比,有着理论和认知等多方面的优势,能把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做得更好,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更大程度的实现因材施教。由于更多的加入了校企合作的教学理念,因此也能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能同时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对当下的高职教学产生了一些暂时的干扰,但其发展前景非常好,必将成为高职教育中最基础、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3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教学模式僵化
        现代社会,计算机更新换代极快,计算机知识也随时面临更新,大多教授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更新计算机知识上,忽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示范,学生仅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
3.2与学生的兴趣脱节
        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没有加强重视,造成课堂的整体氛围比较僵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在近些年的扩招政策的实施后,各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大幅度的提高,生源的整体质量就大大下降,这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缺乏兴趣的基础上就很难继续学习。


3.3重理论、轻实践
        学校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系统和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理论基础有提高,实践能力很缺乏,不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是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过多地强调理论,造成本末倒置.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下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的枯燥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比较注重,而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比较低.
4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
4.1教学内容创新
        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和市场的计算机技术的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将学生的就业为教学目标。要能从企业标准出发,将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及时性的改善和更新,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实用性,要注重把企业引入到计算机教学模式当中,通过计算机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进行结合,就能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创新,这对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内容就打下了基础。
4.2教学方法创新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不断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人。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广泛汲取经验,充分借鉴其他院校的新颖教学方法,整体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方面,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应该适当弱化自身的主导角色,积极发挥科学的引导作用,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认知特点等,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深入投身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科学的计算机氛围,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计算机应用的视频画面或者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科技感十足的电影或者动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教师还应该充分借鉴其他院校,尤其是发达国家、地区的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在不断汇总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来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3结合岗位需求开展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给计算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一些关键设备,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然后,要加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老师进行知识学习和专业深造,鼓励参与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求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组织其进入到企业进行学习和指导,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与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在计算机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要组织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中,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打好基础。
4.4教学评价方式优化
        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学生犯错教师会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改正。但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可能会打击到积极性,对计算机学习慢慢丧失兴趣。因此要采用积极评价方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在激励中不断向前。同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要耐心指导,分析其中存在原因,在一点一滴积累中实现进步。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发现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发现学生身上优点,经常去鼓励他们,挖掘出巨大潜能。除了考试成绩外,课堂表现、进步情况、学习态度等都是评价的参考依据,给出一个合理定位。
5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可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并且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传授。只有学生自身对学习计算机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热情、主动的进行学习,为未来工作顺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2):132+134.
[2]唐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92.
[3]张小寒.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思考[J].广东蚕业,2018,52(9):73-74.
[4]陆怀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6):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