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吴燕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打造积极、高效且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吴燕
        邻水县北城学校      638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打造积极、高效且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而项目教学法恰好是围绕课程任务展开,能够让学生直接地了解项目内容,根据下发的项目任务进行学习和探究,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更能激励学生们以小组方式完成指定任务,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项目教学法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合课程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完成课堂下发的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将项目教学法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内容学习,通过完成设定的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培养其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使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升项目操作水平和能力。[[]]
        一、项目式教学法起源
        项目式教学法萌芽于欧洲,最初是由欧洲劳动教育思想延伸而来,体现了“工读一体”教育理念,美国教育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完善,提出了全新的“合作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是把工业基础和信息化教学正式结合起来,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美诸国主张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探究任务,由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学习,例如在理工类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制作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理念。2003年德国教育机构提出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按照行动轨迹设计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小组协作完成,项目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随着项目教学法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之一在于“先学后教”和“先练后讲”,教师把一堂课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大项目,学生细化各个项目实施环节,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作品设计,加快课堂之上师生角色转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项目教学方案
        在实施项目教学前,教师需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项目任务,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具体而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在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的同时,制定科学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项目内容的契合性,避免出现教学资源的浪费,切实发挥项目教学的价值。[[]]例如,在讲解“小小数据分析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课程项目的设计需要紧紧围绕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图表分析等知识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为课堂案例进行项目设置,让学生们进行主动探究。对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受到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较少,不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对学生基础能力、知识水平有一个基本判断,结合学生学情进行项目教学的有序推进。若学生能力与项目难度不匹配,则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任务型、项目化教学方式十分契合学生自主学习规律,让学生能够在探索项目中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建构主义教学在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同时,并未削弱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引导作用,但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转换自身的教学角色,成为监督和引导学生的角色,精心为学生设计导入环节。
        以“我的多媒体研学报告”这一单元为例,我在开展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的相关课程知识时,鉴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足,在这节课程中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PPT软件的不同功能,而是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历届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很快被这些精彩的优秀作品所吸引,届时再分析这些优秀学生作品中使用的相关操作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形成不同的项目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模仿创作,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形式,可以凭借视听化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项目教学活动铺平道路。
        (三)建立项目学习小组
        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一般包括了五大教学环节,分别是:项目选择、制定项目方案、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和反馈评价环节。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视频类数字故事》这节课程的相关内容时,鉴于学生对视频初步制作的相关知识不够熟悉,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视频制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这节课程中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演示视频制作知识,而是首先为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们一点启发,然后让同学们自由组成项目学习小组,老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项目学习小组成员,保证每个项目学习小组最后都能交出质量较好的作品。在教学中,首先给学生一些有趣的主题,让各小组自由选择项目主题,在制定项目方案这一环节,给学生合理划分任务,让小组成员均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按照项目式教学的五个步骤,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程中的所学知识,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数字视频制作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完成视频制作项目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
    (四)构建项目评价机制
在教学全过程当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学生完成项目作品时,教师也应该
组织展示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使学生能够精益求益,为更好完成项目作品而不断努力,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做更多的事情,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创意。信息技术课程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不光需要学生具有基础的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将自身的想法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但学生能力有强有弱,长处短处各不相同,通过展示评价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也能对其进行针对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了解项目教学法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初中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地开展项目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项目、巧妙导入课前案例、组建项目小组,以及加强评价总结等方式,让整体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取得知识水平、操作能力的提高,构建活跃且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常明立.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10):55.
        [2]强薇.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2):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