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摘要:我们正经历着“第四次教育革命”,即“教育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以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笔者长期身处农村基层小学,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作相关阐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多媒体教学 激发强化实现 教学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是向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教育,乃至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育人先育德”。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长期作为所谓的“豆芽课”,副课,也不是统考科目,学生觉得没兴趣,不想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采取措施,运用声像等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看得到,听得清,进入一种良好愉快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感兴趣了,觉得学习道德与法治课也不是不好学,而是很有趣味,有意思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就会饱满一些,学习积极性就要强烈一些。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学习动机。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小故事阐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是像语文课那样,采取读写的方式,照本宣科,确实难以收到实效。如果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充实、加强、丰富课堂内容,再加以教师本身的亲身体验,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内容时,讲述了红军战士、解放军战士无论何时何地,遵守部队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并且让他们对遵守纪律有一个基本的、形象的认识,而不拘泥于课本上的故事。为了达到目的,我便娴熟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先哼唱了一段大家耳闻目详的歌曲《我是一个兵》,再播放了该歌曲,这下,我便趁热说:“我们的战士在那样的艰苦的环境下是怎样遵守纪律的呢?”待同学们回答以后,我又问:“那我们现在身处幸福时代,该不该遵守校纪班规呢?”有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就简单多了:为什么红军战士、解放军战士们宁可挨饿,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呢?为什么说不拿一针一线的行为就是高尚的,是值得学习的呢?拿了群众的就是不对呢?这时候啊,学生就被调动了,学习动机就强了,受到的教育就深一些,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动机强,知道了必须要遵守校纪班规,明白了其重要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心灵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播下了理想的希望,就能获得孩子的梦想;播下了孩子的梦想,就能获得学生的习惯;播下了学生的习惯,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了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改变,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我们播下种子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追求把知识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把知识形象化,使理论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得以升华。
以“劳动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为例,因为内容抽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是一些条条款款,要学生这样做,那样做,枯燥难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我就出示了问题:难道劳动是权利,就可以不劳动了吗?这样来理解对不对?在学生有了疑难时,我相机播放了影片:在北京奥运会上,划船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着,选手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蔚为壮观。当学生们看到人山人海,大感兴趣时,于是我问:“这样重要的比赛,都想为国争光,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想,我不想使劲,不想吃苦,不想累着,要是其他的人也都这样想,还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结果呢?”学生们几乎同时答到:那就得不了名次了,肯定要落后,还会招来观众的笑话,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必要的铺垫。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多媒体教学技术中音美型美,需要教师重视。播放一段乐曲,朗诵一段诗文,相声也好,故事也行,若使用得当,无不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进教学的氛围。
如我在讲“孝敬父母” 这一节课时,我先安排学生们听了一段录音,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播放完毕后,在舒缓的配乐声中,我说:这首诗看似平常,写的是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的给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实则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爱与尊敬。所以诗人说,孩子那像小草一样的爱心,是不能报答母亲如春晖般的恩情的。随后,我又安排了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我先试着唱了两句,学生们也随着唱了起来,课堂气氛就无比的温馨,孩子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奔放。由此可见,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音美、型美,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充满力量。在美的教育中,得到满足享受,也就记得了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有很大用处的,更因它独到的条件,为学生选用事例声像,对学生进行情感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技术,就更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生活,明辨是非,进一步激发情感、学习知识、练就本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考试周刊》.2013年第99期.《多媒体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作用》.李学农
2、《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46期.《浅谈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王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