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雯雯
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幼儿园
【摘要】我国教育目前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无法做到有效衔接。幼儿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师生关系、自理要求、作息时间和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在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成长之中一个最重要的过渡时期。作为一名从教者一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些变化的出现,并预估在这些变化中会给幼儿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后才去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 幼小衔接 现状 问题 策略 儿童特点 教学方法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虽然他们之间的教育目标以及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各有各的职业,科学有效的做好衔接工作,可以帮助幼儿把成长的有利条件创造出来,通过良好的过渡能够使幼儿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稳步提升认知水平,本文根据我多年从教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园与小学联系不够紧密
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形式等差别非常大,在对各自教学工作做好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根据幼小衔接的目的进行调整,尤其是小学方面欠缺的主动性,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很少有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活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没有把新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进去,所以导致了幼儿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不适应现象出现。
(二)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很多的老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重视提升孩子们的教育水平,但是,许多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教育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已经有很多知识已经涉及到了小学之中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把幼儿发展的适应性充分考虑进去,同时也无法做到幼小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小之间的衔接工作不但是连接小学与幼儿园的知识教育,还应该把幼儿在心理上的适应力培养起来,但是,在实际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对幼儿心理的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幼儿在刚刚步入小学的时候会非常迷茫,甚至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如果幼儿园时这个时候一味的利用强制压迫的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还对会幼儿长远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
二、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对小学而言,应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优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幼儿园而言,完善語言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并进行家园合作则是做好衔接工作的题中之意。对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单单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儿童等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现实中幼小衔接工作出现偏差,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
(一)充分了解幼儿童体发展特点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身体正是快速生长的发育时期,但是发育还没有完善,很容易导致造成意外伤害或者感染疾病。还有在刚刚步入的陌生环境之中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另外,小学生们主要是以学为主,学校往往会对儿童进行很长时间的智力活动,所以,幼儿一定要有非常强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家长与老师都需要对孩子们的身体变化时刻关注,加强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首先,在幼儿园之中,幼儿老师通过进行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进行加强锻炼,使他们的体质有效增强。还有对幼儿们错误的站姿和坐姿以及走姿要及时纠正,以免造成脊柱变形,避免他们出现驼背的现象的发生。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做做运动,或者是在家里画画锻炼孩子们的肌肉,为他们以后的写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饮食上家长也要注意影响的搭配,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作息这一方面,需要根据小学要求中的作息规律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衔接
幼儿园中基本活动主要是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而小学主要是上课,而在幼儿园中的时候并不是义务教育范畴,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但早小学这是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和家长的监督,他们必须要好好学习,以更好的成绩来报答社会。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要把小学上课的思想灌输给他们,而在小学低龄阶段的老师一定要把孩子们的这个过渡阶段充分重视起来,把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并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有确保幼儿可以快速的适应小学之中陌生生活。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会在教师地带领下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没有自主思考意识。而进入小学后,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独立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正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意识。
笔者在教授孩子们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特别注重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识读小动物的知识时,笔者不仅要求孩子们数一数教材中一共涉及几种小动物,还要求孩子们通过看图认识小动物,能够说出小动物们的名字。虽然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跟读教学形式,但是笔者还是努力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开动脑筋,自主解决问题。很快地,有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孩子马上说出了答案,受到了笔者的赞扬,其他孩子见此,也竞相回答笔者问题,虽然其中掺杂着一些错误,但是孩子们的积极性值得表扬。
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并对孩子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四)鼓励孩子大胆交流意识
人对陌生环境总会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对外界的事物十分敏感,尤其是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内心会产生胆怯、紧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具备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笔者要求孩子们看图说话,诱导、鼓励孩子拥有表达意愿,通过不断提问问题,一步步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再辅以物质或言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不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委婉地给出意见,纠正孩子的错误;另一方面,加强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孩子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在头脑中先想一想,在说话的过程中应该有清晰地逻辑,话要说完、说明白、说清楚。孩子们听到笔者的要求后,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尽管一些孩子还是很胆怯,但在笔者的鼓励下,孩子们断断续续的说出了图片中的内容,笔者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完成这一教学活后,笔者播放了相关的朗读音频,希望孩子们在跟读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读音。孩子们经过此次的课堂教学实践,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意识,让孩子想表达、会表达,不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说,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园中的大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幼儿园、社会还有家庭三者之间有效的结合才能够更好的把衔接工作做好,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
【参考文献】
[1]佚名.强化幼小衔接的对策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 2018.
[2]马娥,马亚玲. 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问题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1).
[3]张云峰. 幼小衔接指导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