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玥
张家港开放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600
摘要:当今时代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各国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开始高度重视,从2010年开始课程改革以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成为我国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各大学校设立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采用课程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怎样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更好地去培养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教育改革必须要明确改革思维,在实际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立足于计算机思维,改革和创新计算机课程,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计算机课程;改革思路
1 前言
在我国目前教育方面,创立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适应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再加上现在网络科技发达的情况下,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很吃香,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感知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在实际教育生活中,必须要采用有关专业的新教学方式,不断地加强改革创新,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学更新和计算机思维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已经在社会中势不可挡,要全面落实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
2 计算思维的内涵和意义
很多人说不清楚计算思维是什么东西,但却发现它一直存在着,直到美国的一名教授对计算思维有了系统的阐述后,计算思维才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重视。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系统设计和理解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为是经过大脑思考的过程,所以该概念具有抽象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计算思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思维意识、计算思维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和相关工程的算法与计算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演算把现实问题变成计算机方法进行求解。在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就是计算思维方法。
3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3.1师生对计算机思维的认识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课程的讲解,却不太重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修满学分,并不注重学生们毕业时的就业率是多少,学生们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至于计算机思维能力,学生们往往也只是自己在业余时间的学习中独自摸索。另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更短,他们不能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许多问题还需要他们在工作中继续探索,所以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更为必要。
3.2教学模式单一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依然是以教育为主,课堂上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老师讲解的相关知识作为考试标准进行机械化的学习记忆,缺少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相应的理论系统体系,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不会去发散思考,自然无法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也会造成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较大。
3.2教学评价的缺失
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来看,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依然是以理论测试为主,而这种理论测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方面的考评。
4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4.1思维模式的改革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思维模式的改革。这种思维模式的改革主要是教师的思维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大多数自身并没有计算机思维,所以首要的就是培养教师的计算机思维。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教师自发进行计算思维的培训以激发计算机思维。教师产生计算机思维之后需要将计算机思维应用到课堂上。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采用计算机思维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计算机思维不仅需要在理论课堂中使用,在实践课程中使用计算机思维同样重要。
4.2创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整个计算机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更关系着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发展的情况。一般来讲,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决定性作用。在没有计算思维训练这个概念之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较为重视计算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但很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虽懂得很多知识却无法将知识转变成为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向计算机思维训练设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将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训练视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中讲解到算法知识与系统流程知识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做,去看结果,更要引导学生去看过程,了解每一个细节步骤。将过程内容提升到教学内容的核心地位,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思维得以发展。
4.3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互联网学习平台获取知识。另一个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同样可以完成教学的多样化。例如,组建QQ群、微信群、利用雨课堂、慕课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和学生间的实时通信,使教学过程更有趣、信息量更大、教学素材更丰富,师生的连接更紧密通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更积极思考问题,也拓宽了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内在动力、使学习成为由内心出发为自己而努力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时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流动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4引进实践型教师
在“计算思维”下,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挖掘、使用、创造能力,因此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大多数现有的高校教师都是理论知识储备充足,但实践经验、手段都相对薄弱。引进实践型教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应用方向有充足经验的教师,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重要条件之一。这样的教师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可以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可以是各领域人才组成的团队,可以是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通过这类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能力在实际领域中使用的需求性和重要性。
4.5计算思维培养评价方法
学生计算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工具进行评价,国外学者探索了很多工具来进行评价,大致分为总结性工具、形成性迭代工具、技能转移工具、看法与态度量表与词汇评估五大类。研究认为,利用课堂作业与最终项目,并结合以上有效的评价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计算思维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成效。比如,在每一阶段的软件学习完成后,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由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创作。教师根据计算思维的要求来设计评价标准,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技能。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领计算机教学进入新的阶段。笔者总结了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基本思路.实现计算机课程的全面改革还需要相关人员依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赋予计算机课程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233-234.
[2]姚锋刚.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259.
[3]钟彩.计算机教学更新与创新思维模式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55.
[4]陈国良,李廉,董荣胜.走向计算思维2.0[J].中国大学教学,2020(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