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早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心幼儿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抢到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幼儿园的孩子在入园之前,家中大多都是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就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幼儿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关键词】劳动教育、园本生态课程、初探与调整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支持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方法、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在我园申报的常州市市级课题《户外场地资源整合下园本生态课程的研究》中,幼儿园立足儿童的发展,“绿色生活、自然生长”的培养目标,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推崇生态和环保的意识,倡导健康与积极的生活。幼儿园的园本生态课程结合大自然四季万物的变化,从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当中幼儿与自然的融合与互动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活案例支持幼儿的探究、发现与思考。
一、立足课程、初探路径
(1)融合种植课程的劳动教育
结合园所的场地优势和资源,幼儿园地处于乡镇,紧靠5A级风景区,宽大的场地是园所的优势之一,借助场地资源,幼儿园创设了“小小种植园”,各班承包一块田地,开展适宜的种植活动。
当小班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会根据季节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劳作,如“浇水、除草等”,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好吃的蔬菜是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中班的孩子更多的了解劳动的技能,通过种植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各种种植的方法等。大班的孩子更多的应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如“看到菜地的小草,能够主动的拔草”。收获活动中,丰收是最能够引发幼儿的幸福感,通过收获活动,来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其次,我们也需要连接家长资源,比如“亲子植树节活动”在家长的支持和陪伴下,也会激发幼儿更强烈的兴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2)融入节气课程的劳动教育
二十四节气与我国古代农事和劳动紧密相关,同时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内涵二十四节气课程也是幼儿园园本生态课程的其中一种课程板块。跟着二十四节气开展劳动教育,让幼儿在传统文化和劳动中养成劳动意识、劳动习惯。
春分时节,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了“春分采茶”活动,孩子们来到一片茶园,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如何采摘茶叶”,在春天生机勃勃的环境中,亲身体验采摘茶叶,感受劳动的快乐。
立夏时节,俗话说“清明见荚,立夏好吃”,此时的蚕豆、豌豆最为鲜嫩。”利用本土资源和家长资源,共同引导幼儿开展“采豆、染乌米饭”的活动,家长带孩子们在自家的菜园中采摘蚕豆、豌豆,学习剥豌豆、剥蚕豆,在家中家长和孩子一起烹饪可口的“豌豆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的果实。按本地民间风俗,立夏前后吃乌糯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免除蚊虫的叮咬。孩子们跟随父母来到山上采摘乌米叶,亲身尝试捣碎、染制等工序,通过劳动来解了乌米饭的制作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当孩子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时,劳动的意识也悄然印入了心间。
芒种时节,芒种是节气小姐姐送给农民伯伯的礼物,俗话说“芒种芒种,可收可种”,这个时节也是忙碌的时节,不仅农民伯伯忙,幼儿园的孩子也很“芒”,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芒种忙”的活动,探索芒种的习俗,他们通过浇水、拔草、做馒头等活动,体验芒种带来的劳动乐趣,也学习了农民伯伯爱劳动的品质。
冬至时节,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全国人民都要吃饺子,顺应时节,我们开展了“吃饺子咯”节气活动,一部分孩子拔萝卜调馅,一部分孩子包饺子,用劳动的双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利用文学作品《二十四节气歌》更深入的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融入节日课程的劳动教育
节气课程中蕴含真很多劳动价值,节日课程的劳动价值更多的是服务于他人,如“三八妇女节”时,孩子们给妈妈捶背、倒茶、做家务等,为辛苦的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表达对妈妈的爱,这也是劳动的意义所在。“重阳节”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中的长辈送上温暖和祝福,孩子们不仅送了礼物,还为长辈服务,帮长辈洗碗、洗脚、捶背、拖地等,劳动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彼此的感情。特别是“劳动节”孩子们在家中也参与家庭大扫除,并通过“劳动模范”表彰活动,进一步感受劳动的品质。
(4)融入生活课程的劳动教育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是孩子良好习惯和品质养成的好时机,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和服务集体的方意识培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在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可以这么做呢?小班的孩子入园后,要学会自己搬椅子、自己吃饭、自己取餐、坚持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穿脱衣物等。中班的幼儿可以做“小小值日生”为他人服务,整理玩具、给植物浇水、分餐具、整理餐桌等。大班的孩子可以做社会实践,收稻子、干农活、为环卫工送温暖等。家园联手,共同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明确问题、调整策略
幼儿的劳动和成人是不同的,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实时调整,更好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
(1)预设合适的课程
小、中、大班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审议课程时,需要老师明确不同年龄段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去开展活动。小班的孩子多以生活课程为主,比如“丢垃圾、浇花、折衣服等”感受劳动的过程。中班的孩子参与更多类型的劳动课程,比如“擦桌子、分餐盘、拔草等”学习劳动的技能。大班的孩子已经熟练掌握劳动的方法,比如“收拾整理房间、计划准备种植的工具和种子等”更关注于劳动意识提升。
(2)创设安全的环境
在开展劳动课程时,老师要注意对孩子所接触的环境、材料等进行审议,确保孩子在适宜的、安全的环境下劳动,如:大班有一次开展种植活动时,老师没有考虑天气原因,在户外开展“拔草活动”时,孩子们纷纷表示太冷了,很冻手。这样的劳动体验势必是不开心的,让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参加劳动活动是必要的保障。
(3)给予恰当的鼓励
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应该保持耐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为孩子提供支持性的材料供他持续的探索,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家园的共同促进
家长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劳动教育恰恰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家长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有些家长不舍得孩子做劳动,我们需要做好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到劳动对幼儿的重要性。其次,在实施劳动课程中也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为幼儿创设有利条件,使教育同步进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孩子劳动的技能,更多的是通过劳动挖掘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精神。尽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但我们相信在幼儿园园本生态课程的推进下,劳动教育也会有更明确的方向,更优化的实施方法,真正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的实现“绿色生活、自然生长”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30-134.
[2]陈虹利.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9):42-44.
[3]张紫微.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