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培智学校班会课的探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周红梅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创新,对于培智教育工作来说,要顺应新时代教育体制步伐进行探索,
        周红梅
        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610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创新,对于培智教育工作来说,要顺应新时代教育体制步伐进行探索,基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如何培养出健康心理的学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培智学校的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亲和态度,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掘出针对培智学生心理教育的素材,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补偿其心理缺陷,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针对培智班班主任以班会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培智学校的班主任有一些参考启发。
        关键词:培智学校;心理辅导;班主任,班会课
        引言:造成培智学生生理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和家庭、社会等因素分不开。但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倡导健康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培智学生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
        培智教育的特点是帮助智力发展不健全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监督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学生提升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一、培智学生心理健康成因的分析
        培智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得培智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培智学生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识活动的障碍或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具体表现为:
        1.1、认知的异常偏离
        语言出现晚;感知速度慢、范围窄;观察力差;视觉与运动协调差;注意力不稳定、易分心;记忆速度慢、保持差、遗忘快;机械识记较意义识记好;抽象思维能力差,不善于分析和综合,难以看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缺乏逻辑性;
        1.2、情感的异常偏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培智学生情感表现出来的缺陷,如感知迟钝和缓慢、感知事物消极、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等。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乃至损害身体健康。
        1.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培智学生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患者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例如他们会过分活跃、四处走动、尖叫、跳跃;或在心理、生理、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感到特别烦闷或焦虑,以致有撞头、扯头发或咬手等自伤行为。
        1.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培智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在群处方面,由于兴趣偏窄,模仿力较弱,他们大多不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二、心里辅导在培智班会课的措施方法
        2.1、创造和谐包容的班会课活动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自身所处在环境和集体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使着学生朝着一种集体性趋势不断发展变化。班主任如果能够让培智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积极和包容的友爱环境,心态就会更加积极,也会更加稳定,这样才能促使培智学生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和生活。

相反,如果总是处在排挤孤立的不和谐环境之中,在长时间影响下,培智学生就会产生扭曲心理,不仅无法完成自身的学习内容,还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整个集体的教学氛围,最终影响班主任对于培智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对于每个培智学生的耐心细致观察,提前发现隐患苗头,并能够更好地解决培智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从而保证整体学生集体环境的稳定和谐。
        2.2、设计关爱交流的班会课,走进学生内心
        培智教育机构的学生,相比较于其他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班主任作为集体之中的大家长,更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来走进学生的内心,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找到疏通倾诉的地方,同时也让班主任更加了解不同学生的内心需求,在班会课上设计互动交流针对部分培智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曾经或者正在经受被人排挤误解的过程中,内心非常的敏感脆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有引导性注重方式方法,设计一些关爱活动和游戏,走进学生内心,进行互动交流和心理辅导,并通过这样主题活动,记录学生的群体意识,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表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二次以及多次的心理安慰和疏导,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疏导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针对不同学生受到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家庭和自身的情况,在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教育。
        (三)班会课形式多样化,父母、社会共同关爱
        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就像一位亲人的存在一样,基于学生们关心和爱护,但是因为平时教学的客观性因素,导致班主任总会有关心不到的地方,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可以在班会课上,邀请部分学生的家长,一起讨论分析,并设立关爱主题活动,设立好心理辅导和发泄压力的有关环节,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自己缓解不良情绪对于自身的影响,为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可以邀请社会人士,比如心理专家和残联人士,一起参与班会活动,通过案例分享和榜样的力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共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地成长。
        (四)提升班主任自身素养和爱心能力
        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多最频繁的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效仿和学习,一点点小问题都有可能为日后学生的重大心理问题埋下隐患。这也就要求着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身的表率行为来对学生进行无声,但是最为有力的规范指导。另外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自身进行更好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进行更好的成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会、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共同辅导心理健康
        国内外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培智学生教育工作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交流,为学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整个的活动中,班会形式只是一方面,关爱辅导培智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联合关爱体,“班会设立关爱主题----家庭辅导心里健康----社会提供教育场所”。据调查发现,培智学生家庭的“完整率”比正常要低得多。培智学生对亲情的依赖与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家长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到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社会教育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走出校园,开展一些参观、旅游活动;可以请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看望学生,和残联一起搞联谊活动,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生活乐趣,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活动,每次都很兴奋,积极表现自己,所以能收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培智教育机构的教学培养目标中,心理健康教育永远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本来就脆弱敏感的培智学生群体,就需要更加细致周密的管理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自身的身心健康教育,逐渐成长为符合现代化社会要求下的全面型素质教育人才,响应国家对于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姜艳.谈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管理策略[J].《宁夏教育》,2018(7):82-83.
[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12月修订)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5);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