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琴
惠州市博罗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和模仿中形成的,外界环境优秀,小学生会观察模仿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外界环境恶劣,小学生会观察模仿形成恶劣的思想品德,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家庭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决定学生能否良好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模式;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
引言:
家庭教育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几个环境之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目前来看,大多数家庭教育是优秀的,但也存在部分家庭在家庭教育模式上存在问题,导致学生思想品德不足,下文即重点分析家庭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而家庭教育模式。
一、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这一点可以从“环境——成长”的角度来看,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上也说,很多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犯罪心理的产生是由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社会性缺陷不是犯罪者自行产生的,而是环境的产物,而小学生正是思想萌芽的阶段,受到环境的影响也更强、更加显著。
而分析“环境”,小学生所接触的环境无非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网络)三个大模块,当前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少糟粕文化,诈骗、攻击、卖乖卖丑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小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其次是学校,学校是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优秀思想道德的主要场所,最后是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环境,相比于学校,家庭才是学生的第一成长场所,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在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去观察和模仿,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家庭教育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家庭环境的优良与否[1]。
二、家庭教育模式中常见的问题
1.教育不文明: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而一些家长自己身上有很多不文明现象和行为,造成学生也连带着养成这种行为,例如说脏话、不讲卫生等等,这都不是争取的教育模式。
2.溺爱:当代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学生太过溺爱,导致学生娇生惯养,思想道德层面容易轻视劳动,容易心理脆弱,经不起打击。
3.望子成龙,强行灌输:很多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事业或梦想付诸于学生身上,把学生当成他们的“影子”,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强行灌输,给学生报各种补习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属于自己的对未来的方向,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造成学生抑郁,心理脆弱等。
4.少爱:这一点多发生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外出务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学生关爱,学生受到的关爱少,不能满足幸福感和满足感需求,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养成骄纵心态。
5.棍棒教育:棍棒教育是我国的特色,传承至今年代久远,但这并不是高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往往治标不治本,并且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学生开始易怒、攻击、孤僻、性格冲动,都不是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构建良好家庭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三观和人格
本文不仅是在分析家庭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更是要分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能够茁壮健康成长,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爱的适当:首先,家庭教育模式中应该是充满“爱”,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内心逐渐充实,良好思想品德也会在自然而然间形成,家长要对小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于“留守儿童”现象,几张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无可厚非,但闲暇时候打一通电话,发一则短信,都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其次,要爱的适当,充满关爱而不是溺爱,重视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和劳动行为,绝不娇生惯养;最后,要爱的正确,什么样的爱是正确的?平等的、适度的、独立的爱才是正确的,一些家长认为给学生创造物质财富就是爱,一些家长认为不让学生干活就是爱,一些家长认为让学生成龙成凤就是爱,这种认知都是偏执的,真正的爱应该是平等的、适度的[2]。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首先,家庭教育模式的氛围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家长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改掉棍棒教育,家长就家中事务多与学生商量,让学生养成责任感,不平等的家庭教育关系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家庭教育氛围应该是轻松的,家长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多互动,多带领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在小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可以用温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3]。
3.塑造完善的家庭教育框架: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内有班纪班规,在家庭内,也可以进行根据相应的家庭教育框架展开教育,让学生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家庭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比如家庭开支记账、家庭教育规矩、家庭文明用语准则、家庭奖惩制度等,具体如何制定家长可以联系教师或班主任询问,塑造妥善的家庭教育框架,家庭中的任何人都需要遵守。另外,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道德行为,如果学生表现的好,则要给与适当的奖励,表现不好则会有一定惩罚,定额、定量规定,恩威并济,软硬兼施,增强学生对优秀思想品德的认知和践行驱动力,逐渐培养成习惯。
4.身教与言传相结合:在开展优秀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要记住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身教甚至大于言传,不要一味地对学生展开说教,而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学生展示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是什么样的,这样会促使学生自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家长如果做错事情,也要及时道歉,例如家长在交谈中不说脏话,例如家长带学生吃饭时不插队等等[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模式是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会造就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恶劣的家庭教育模式会造就学生恶劣的思想品德,广大家长应该重视这一点,发现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及时请教专业的教育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稂知明.家庭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赤子,2018,000(011):160.
[2]蔺晨.改变,从父母开始——例谈改变家庭环境,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3):42-44.
[3]文天栋.浅析家庭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000(018):74-75.
[4]陈为萍.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