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栋
山东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271600
摘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实施教学活动,提倡教师的协同教学,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依据学生的回馈,灵活调整教学。”所以,学校要积极开展活动类游戏教学,使其成为智障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并收获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尝试将活动类游戏引进课堂教学并对其运用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培智;语文教学;游戏教学
一、活动类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
(一)活动类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含义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活动类游戏,指的是结合教学的目标、内容、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语文教学过程为基础,制作游戏活动,以此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使其有序且主动地学习语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活动类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活动类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活动类游戏可将理性转变为感性、抽象转变为具体,从而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提高。利用游戏能够增长学生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食堂管理员,教其他的同学怎样吃饭等。游戏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也促进了智障学生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它重要的发展价值。
(三)活动类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关注点是不同的。因此,在选取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对象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例如,学生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特别感兴趣,可将时尚元素与游戏内容有效结合,既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直观性原则
结合智障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发展特点,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该阶段,智障学生更容易被直观的教具吸引,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多使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以保证其形状、颜色等符合智障儿童的喜好。
3.自主合作性原则
在开展游戏教学期间,教师应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使其能够自主参与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在学生接触新游戏时,教师应当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当学生熟悉后则将身份转变为监督者,除维护秩序外不应过多干涉,如此方能使学生主动发展,并实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
4.多样化原则
三分钟热度的典型代表就是学生,喜新厌旧对学生来说极为常见。如果经常玩一个游戏,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会逐渐丧失,教师就应该开展尽可能多的游戏活动,并对内容与形式进行更新,保证学生时刻产生新鲜感。
二、活动类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智障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目的性不强、接受效果差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活动类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活动类游戏在课堂环节方面的运用
1.活动类游戏在课前课中的运用
难以集中注意力是智障学生的特点,无论是说话还是听课,其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较短时间,很容易走神。而课前课中操既能迅速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愉悦他们的身心。笔者尝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节奏,带领他们用手、用脚表现出来。例如,《学习歌》:“铃声响,进课堂,坐得端正看前方。专心听,动脑想,回答问题要响亮。”教师先给智障学生讲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带着学生做动作,待学生理解熟悉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边说边做动作。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心理积极性不会降低,从而弥补了学生注意力方面的缺陷。
2.活动类游戏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激发乐趣,集中注意力。
(二)活动类游戏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运用
浙江省杭州市紫荆花学校选用的是上海卢湾区编制的辅读学校生活化语文教材,它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求出发,以实际生活为核心,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及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笔者力争以学生生活为核心,以游戏教学为辅助,使学生学习过程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活动类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忘得也快,这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法则的基础上,运用直观、形象、活泼的教学手段,以游戏的方式将原本单一、单调的识字内容,改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发现,借助活动类游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既能激发智障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识字的巩固率。
2.活动类游戏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取得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任务,担负着训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担。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是一个简略可行的好办法。
3.活动类游戏在语言训练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据此,在智障学生语言教学中,如果采用活动类游戏的方式,那么学生一定会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做,真正成为交际的小主人。
在口语训练“客人来了”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回忆:“客人来了,我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扮一扮客人、主人,让学生想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说的话、做的事。学生都遇到过客人来家做客,或者去别人家做客的事,所以对这个情景比较熟悉,表演的时候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意识很强,在表演中能够很好地运用礼貌用语。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体验,参与了交流,感受到了游戏的有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口语训练。
4.活动类游戏在说话写话教学中的运用
培智教材不要求学生能够写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尤其是对低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更低,只要求学生能说写一两句话即可。写话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难度较大、最具摸索性的一个环节。
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而作文游戏可以将作文教学的方法、内容及目的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施效果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活动类游戏能够起到理想效果。很多学生了解了语文的乐趣,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主动参与并配合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游戏教学使学生的表达、语言组织、朗读、书写、合作、识字等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部分自闭症学生也能够参与一些活动。在上述教学活动开展后,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这种教学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应用活动类游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效率得以提高;还能够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收获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邓超友.“教学如游戏”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13-20,33.
[3]金晓芳.新课程小学语文幼衔接教学游戏指导与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卞春艳.谈谈游戏化教学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3(6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