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张华丽
[导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围绕着分数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各项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张华丽
        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重庆  402760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围绕着分数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各项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当前人们倡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这对应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情感教育还意味着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这对应的是学生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一、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渗透意识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不过在社会压力与学生学习压力的影响下,当前中国的教育机制体制仍然对分数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思路也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思维为指导,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分数提升的效率,即便有了解到情感教育这回事,却缺乏理论应用的意愿。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与尊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实际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与尊重,因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和学生去沟通,去了解学生,去引导学生思考和自己同样的事情,而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有没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都不注重学生的看法,不注重对学生内心想法与内心感受的了解,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教育的处境,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主观感受。
        (三)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忽视课前导入环节,同时课中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感染力,学生的情感调动不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体验,同时缺乏情境创设的课堂相对死板无趣,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
        二、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改善措施
        (一)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学与教育学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学中过程中贯彻情感教育,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虽然这些在教师参加教师考试的时候都会学到,如果是师范专业的教师在学校的时候也会学到,不过部分教师在经历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很可能已经对这些知识不够熟悉,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地重拾这些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思考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状态与情感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情感教育,同时从教育学的角度上重新思考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式,从而为情感教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基础。
        (二)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思考与教学处于比较浅的层次,很容易忽视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意义,当前教材仍然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工具,教师应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意义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材的运用效率。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不同于理性的知识教育,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才会更愿意相信教师,愿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教师本身就缺乏同理心,对学生进行谩骂、无视或者是讽刺,教师的情感教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说服力,因此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注意个人言行举止,还应该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让学生愿意坦诚相待,提高情感教学效率。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平时最好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授课,如果教师本身性格不允许,那么至少要做到平易进人,不要总是过于严肃,这样会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再者,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交软件的运用已经十分普及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或者是微信群的方式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多上网,了解初中生平时接触的事物,用初中生流行的语言和表情包等来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靠近自己,主动打开自己的内心。
        (四)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有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达到了同一个高度,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教育,才能更好地保证情感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首先,教师在课上应该多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与主人公情感等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杜绝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五)教师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处境与所听所感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水平与文学素养。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语言、音乐、图片和视频等,除语言外,其他方式则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首先是语言情境创设方式,很多课文原文晦涩难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更加生动与生活化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更容易了解一些,这种方式属于化繁为简的语言情境创设方式,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化简为繁的语言情境创设方式,人们都知道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文体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文言文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因为同现代语言相比,这种语言表达更加有力,画面感更强一些,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需要采用这种情境创设方式。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更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六)结合生活实践来渗透情感教学
        做好情感教育离不开对生活实践的运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生活,将生活场景与生活常识资源化处理,结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文章同自己生活之间的联系,思考生活中是否遇到类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文章主旨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进行理解,课上讲解完成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给自身带来的启发,然后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同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实践。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效果并不好,情感教育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知能力差,共情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拓展,找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结合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121-122.
        [2]马瑞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J].学周刊A版,2020(19):143-144.
        [3]吴小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12):253-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