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吴禄谊
[导读]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吴禄谊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重庆   402763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利用各种手段来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认为,语文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化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在阅读和积累中,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创造力也会获得质的提升。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掌握文章精华,理解作者感情,加深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总而言之,对于语文学科来讲,高水平的阅读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制约
        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选择一篇文章向学生进行单向讲解,而学生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师的介绍做笔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这对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还会让学生在未来碰到相似阅读题型时不知怎么做。另外,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碰到问题不愿意进行分析,只等着教师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即使死记硬背了教师所提供的标准答案,等到题目稍稍调整还是不会做,不能发挥阅读的作用。
        (二)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特别是在学习文字多的文章时,阅读效率不高。有些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直接对语文阅读课的顺利展开产生了负面影响。高中时期,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充沛的精力进行阅读,并未进行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下,很多的电子游戏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面临很大的诱惑。
        (三)忽略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教师单纯依赖教材内容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在阅读上的需要,以及考试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三、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优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利用多种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在讲解雨霖铃这篇文章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学生进行阅读讨论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学习。学生经过自主阅读,能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提高阅读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范读的工作做到位,利用范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教师通过个人的理解范读文本内容,通过自身对文本的情感态度感染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范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演讲和诵读为主,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情感,通过文本内容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与此同时,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到情感体悟方面,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
        (三)丰富阅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只利用一种教学方法,应按照教学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影像资料为学生直观呈现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阅读印象。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按照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创设出不同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掌握阅读内容。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体验,尊重学生想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按照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阅读,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展开阅读,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仔细聆听中激发思维灵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阅读中获得提升与进步,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先让小组成员进行自主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再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提高了对课文的鉴赏能力,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自主阅读。例如,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限定一个阅读周期,并推荐一些适合其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下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在阅读周期即将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以及自己获得了什么样的启发,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主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文学素养。
        (六)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还是评价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外,还要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学生可以使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评价等形式进行阅读学习评价,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对学生的阶段性表现进行评价,当作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参考依据。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评价机会,针对学生给出的评价,要及时肯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敢于评价。
        2.评价语言多元化
        形象幽默的评价语言能够营造愉快的评价氛围,而客观精准的评价语言能够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式,端正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苗秀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3-124.
        [2]赵新玲.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92.
        [3]赵玉平.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72.
        [4]王俊红.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