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杜天华
[导读] 数学因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导致学生难以充分理解。
        杜天华
        贵州省赫章县平山镇中心小学  贵州毕节  553208 
        摘要:数学因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导致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而应用题作为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相对来说难度较高。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应用题教学的重视程度,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后,应用题题目形式多样,其实质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应用题教学的主题化策略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主体化教学对教学质量提高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主题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也无法帮助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对教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从而完整地掌握应用题解决要点和程序。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主题化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相比其他数学题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整体上较为枯燥无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出题形式进行改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和童话故事进行题目的包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主题化教学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主题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抽象的应用题形象化,还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应用题教学的多元化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形式,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对教学过程和形式进行优化改革,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的重点。应用题是为了解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其解决方法和思路是多样化的,在进行教学时也不应当禁锢学生的思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制作图表,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搭建出多元化的应用题解题框架思路。教师可以将传统枯燥的应用题进行改造,将图表、漫画等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数学的魅力。
        三、应用题教学的开放性策略
        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搭建知识框架。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开放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开放式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在复杂的应用题中找到最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解决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解放小学生的固化思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空间。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建立起多元化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运用开放性思维找到不同于他人的解题方法,并且得到正确的答案时,会产生一种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喜爱数学,主动探究应用题的奥秘。
        四、应用题教学的全面化策略
        在应用题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实施全面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站在宏观全面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当进行应用题的分析时,教师应当作为辅助者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自身的认可,在解题时认可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解出应用题的一瞬间所表达出的喜悦,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必然会使学生爱上数学。另外,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思维能力及解题方法等有所了解和认知,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相关的调查,当前很多小学生都具备应试能力,但本质上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仍停留在卷面上。为了客观地对小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全面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分析,从而改革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五、应用题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懒散、马虎、不喜欢预习或复习、胡乱记笔记等不良学习习惯,严重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在重复的问题中犯错,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学生因为其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文化意识薄弱,基础素质较低,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出现计算错误、认知错误等普遍性问题。没有良好的引导会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成绩不稳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不愿进行数学学习。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不仅降低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应用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但现实情况则是由于受到了课时以及教学任务的影响,使得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往往都是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等全班齐声回答,或者是由班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很难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数学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及对自己学习的益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当从应用题教学的主题化策略、多元化策略、开放性策略、全面化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振刚.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4(09S):221-221.
        [2]石成刚.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J].才智,2008(1):142.
        [3]白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路径探讨[J].才智,2012(18):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