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意义及具体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吴静
[导读] 在艺术形式方面,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视觉冲击带来艺术感和透明感,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吴静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430064
        摘要:在艺术形式方面,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视觉冲击带来艺术感和透明感,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幼儿在剪纸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心灵活的使用剪刀,学习剪纸技巧等,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剪纸成果中获得满足与快乐。我们还利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也可以使用亲子剪纸的方法,来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保证幼儿的能力多方面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活动;方法
        1 剪纸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剪纸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剪纸活动是为了在幼儿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良好兴趣爱好的,通过剪纸游戏锻炼大脑及肢体的协调性。在剪纸的过程中,教师悉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带剪纸活动中,从而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个人创造力,使幼儿能够把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剪纸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灵活性与敏捷度,有利于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
        1.2 剪纸有助于体验文化艺术魅力
        剪纸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极具文学艺术性。几千年来,剪纸更是直接的表现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幼儿园的剪纸活动能够快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幼儿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该进行生动明了的解说,帮助幼儿加深对剪纸艺术的理解,进而使得优秀的传统艺术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与传承。
        2 幼儿开展剪纸活动的原则
        2.1 尊重幼儿个别差异,注重个性培养
        剪纸教育活动的初期,幼儿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对老师的剪纸样式的模仿,孩子们一般没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缺少创造性,每个幼儿的个性也无法充分体现。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的关注孩子的个性,利用图片形式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探索欲,从而使得幼儿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剪纸教育活动中。保留个性的发展,才能有更多发展的空间。作为教师要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增加其对知识的感悟和认识。
        2.2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剪窗花是一种民间习俗,逢年过节或有喜事时,每家每户都会粘贴窗花,或是红“双喜”“福”等。剪纸所需工具简单、材料易得,幼儿也热衷于剪纸。儿童节时,幼儿园可以设立兴趣活动小组,并将幼儿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幼儿园到处装饰着美丽的剪纸,获得了来自家长、领导、老师的赞扬。幼儿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也得以加强。
        2.3 发现问题,拓展资源
        活动初期,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作,结果会令人意想不到,幼儿虽有满腔的热情,但在剪纸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找出问题所在,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剪纸的课程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特色教学,对其行为和思维多加引导,让幼儿之间多多交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3 幼儿园中开展民间剪纸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3.1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情境式教育
        在幼儿园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由幼儿园孩子年龄特征,以及与之相符的心理特征而决定的,因而情景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


        例如,在中秋节时,我们给幼儿布置亲子任务——剪月饼,在放假之前首先邀请了专家来现场指导剪纸月饼的制作方法,然后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并最终有一个评比活动,让幼儿给每一个作品投票,得票最多的作品可以获得到“最佳亲子组”的荣誉,此活动能够有效的拉近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还为幼儿创造一个多变、开放、探索的学习剪纸的环境。
        比如将剪纸同儿歌结合在一起,比如首先可以利用儿歌教授学生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小剪刀,轻轻拿,当心它的大嘴巴……”这种将剪纸同儿歌相结合,使得剪纸教学更加游戏化,更能受到学生喜爱。除了儿歌,魔术游戏也一直深得幼儿喜爱,在教授剪纸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纸张进行各种变形,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纸张,感受纸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将纸张变成各种动植物的样子,然后,再鼓励学生将纸张剪成某种动植物的样子,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剪纸的热情。比如,幼儿学习剪牡丹花,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充分了解花瓣的特征,并且可以自己编儿歌,如牡丹花瓣真好看,一共有六个花瓣……学生便唱着儿歌边进行剪纸活动,从而对剪纸更加有兴趣。
        3.2 尊重教育规律,不急于求成
        幼儿园的幼儿都是3-6岁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受先天因素影响,以及成长环境不同,兴趣爱好、性格各方面差别很大,因而在整个剪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并尊重幼儿之间的这种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是这么小的孩子,剪纸对他们而言是很复杂的事情,教师要保持自己的耐心,对于不能够快速掌握剪纸技术的幼儿要积极鼓励。要充分考虑刚开始学习剪纸的幼儿由于年纪较小,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还较弱,手指没有特别灵活,所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3 让学生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一张纸、一把剪子、一个想法就可以剪出美丽的作品。在剪纸课堂中,教师要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潜在能力得到发展和重视,身上的长处得以培养。初期,幼儿不能进行独立创作,技能水平有限,先指导他们去裁剪简单的纸样,然后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引导他们尝试从简单的图样进行创作,经过初步的尝试之后获得剪纸创作初步经验。在孩子们熟悉剪纸技巧,能够熟练的剪出简单的图样后便可以开始尝试指引孩子们从实际生活中出发,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并尝试开始用自己的笔和剪刀创作一件生动有趣的剪纸作品,在一件件趣味十足的剪纸成品中呈现这个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3.4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剪纸想象力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周围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剪纸艺术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幼儿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消除剪纸艺术教学的枯燥性,幼儿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很好地激发出来。而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所选内容不能超出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范围,才能更好地保证剪纸艺术教学质量。
        例如,在培养幼儿剪纸想象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先准备好各种优秀的剪纸作品,包括京剧脸谱剪纸、山水画剪纸等,同时还可以将南北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引入到课堂中,幼儿在欣赏这些剪纸作品的时候,对剪纸的兴趣会很好地激发出来。教师再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基础的剪纸技巧,并且让幼儿尝试完成一些剪纸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教师再将师生创作的剪纸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栏中,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更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剪纸作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其本身具有较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特别适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加入该教育,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剪纸教学途径和方法,明确剪纸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宗旨和目标,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逐渐在实践中找到最佳教学方式,让幼儿真正爱上剪纸艺术。
        参考文献
        [1]郝晓霞.让幼儿的剪纸作品灵动起来[J].山西教育(幼教),2021(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