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燕
厦门市实验幼儿园
在数学活动中,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要如何发现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点,从而根据他们的兴趣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呢?我常常以游戏为策略来观察和捕捉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策略一: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数学创造力、数学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让幼儿在一种宽松、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轻松有益的数学学习。
在中班下学期,我们结合主题创设了恐龙迷宫,在迷宫里我捕捉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创造了“闯关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在相应的时间内将各种形状的积木放到画有方格的底盘上,看谁放得多,谁就胜出就可以开启迷宫大门。接着,胜出者,要根据负出者出的规律,在相应时间内进行排序,正确了就能开启第一关迷宫,以此方法,直到闯关结束。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排序规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恐龙迷宫”这样一座有趣的游戏环境中完成的。孩子们在这样一种有趣、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游戏。在学习点数、总数和方位时,孩子们总是显得不耐烦,注意力集中不一会儿就转移了。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这些本领。老师在游戏中捕捉到了幼儿在玩主题情境游戏“鹭岛一日游时”发现孩子们饶有兴趣的按照“导游”给的门票上的景点,一个一个的游玩。于是教师就根据这样的游戏情景创设了数学游戏“鹭岛一日游”:老师提供了大方格底盘和投放鹭岛各个景点的图片和大股子。股子最多点是5,最少点是1.孩子们将景点图片任意放在方格盘的各个地方。待掷股子,掷几个点就走几步,走到有景点的地方就将图片捡起,表示已经走过这个地方了,待游戏结束后看看谁走的景点多,谁就获胜。那么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就学会了5以内的点数。同样是这套玩具,多投放一组路线图卡,孩子们通过抽到路线图卡的说明找景点,如图卡说明:请向前走2格,再向后退3格,说出你一共走了几步到达什么景点。这样幼儿就会在游戏中学会5的总数,2和3合起来是5通过这样的情境游戏策略幼儿学会了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策略三:因材施教,创设适宜每个幼儿兴趣的数学游戏
在与孩子们每日的碰撞中,教师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每位幼儿在数学思维上,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其中包括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两方面对于每位幼儿来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策划出一个个丰富多样的、多层次的、能有较多选择余地的有趣的数学游戏,尽量让每个幼儿能够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获得有益的学习与发展,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在中班下主题《动物乐园》里,孩子们想把自己用盒子制作的霸王龙放在迷宫里,就得先测出从霸王龙的头部到尾部有多长才能确定放在迷宫的哪个位置比较适合。于是,测量霸王龙的游戏就产生了。在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准备了积木、绳子、盒子、积塑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因需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方式进行操作。在指导中,我们注意寻找适当的时机,对能力强的幼儿引导其用不同材料但长度一样的材料进行测量。对能力一般的,引导其用一样材质的材料进行测量。对于选择绳子的幼儿,因为绳子材质的伸缩性引导他们可以两两合作一人拉一方,将绳子拉直进行测量。对于选择积木或积塑的幼儿,让他们将测量一段距离做一下记号,下一段将延续这个记号继续测量下去,最后进行统计测量了几次就是恐龙的长度。总之,整个活动的组织生动有趣,基本能满足不同特点的幼儿对测量的兴趣,促进其得到应有的发展。
策略四:创设数学区域游戏,满足各层次幼儿的兴趣
因为班级幼儿的数学能力和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也难以在一节数学集体教育活动中兼顾各方做到完全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教学活动除了集体教育形式外还有小组、个别化学习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数学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需要及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学习形式将集体教育形式与小组、个别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有了理论的指导,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捕捉到在区域游戏中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兴趣。于是就在数学区里创设可以两两合作游戏,而且可以自如调节难易的玩具来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如中班的区域性数学学习游戏“占地盘”幼儿双方各拥有红黑棋子、套圈若干,方格棋盘一个,股子一个。当股子掷几点就双方先后取出几颗棋子。待对方棋子达到要求的总数如“5”,另一方就马上用套圈将其圈起,这个地盘就被圈住的幼儿占领了,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学会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能力强的幼儿他可以在往较大的数继续玩,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他只要在相对能理解的数之内玩就可以了。这样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策略五:投放具有游戏性的数学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数学学习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有序进行的。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难度必须循序渐进强调有序性使幼儿的学习符合科学规律。如中班幼儿在“厦门人家”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将富有闽南特色的物品按高低、大小或各种器皿花式布置厦门人家的区域,捕捉到幼儿会边游戏边欣赏这些物品的排序,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幼儿观察有地方色彩的闽南画,画框花边的不同样式——发现排序的规律——激发制作画框的兴趣——用排序的方法制作画框——展示自制的画框。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教师捕捉到幼儿在操作中自然学会用排序的方法。幼儿从最初只会从一维角度进行简单排序发展到能运用三维、四维角度进行复杂多变的排序过程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对排序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开展中班主题游戏活动中,结合课题所探究和总结出来的捕捉并激发幼儿学习数学所创设的游戏策略,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提高和挖掘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思维能力。当然,这也是在初步的尝试,虽然有些方法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得以见证,但还是要在接下去的探索中继续摸索,以便更好的钻研出适合各种不同层次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