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祖红
重庆市璧山区文风小学校,重庆 402760
摘要:近些年,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更多的人重视起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重点问题,学生需要带着创新思维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小学生年龄较小,本身的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此阶段,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也应对有关知识进行强化,做好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策略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含义与意义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含义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惯于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上课时运用的方法过于死板僵硬,促使学生只能采用单一模式学习。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以“满堂灌”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无法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应当改变教学的方式,将教学重点置于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上,从而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对学生单一能力的培养,应该进行综合考量,利用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能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也能通过多种思维方法解决其他学科甚至是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意义
1.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因为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会根据自己制订好的教学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容易忽略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中形成“学生听,教师讲”的单一状态。教师也因为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会主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确定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还能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整体提升学生的活跃性。
2.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已制订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提起兴趣,对学习丧失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最终失去信心。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还能刺激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信心。
3.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教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教学课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刺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可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差异性,也能增进学生间的互动性,还能使学生在课题中探讨问题。
(二)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
传统教学会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教师采用一贯的教学模式,没考虑学生听课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吸收知识点,无法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在练习数学题的过程中,只采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做了大量习题后成绩不升反降,对数学丧失信心。
(三)师生缺乏互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传统教学理念不仅会使师生缺乏互动性,也导致教师无法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使得学困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固定单一的。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学不会、学不懂的想法,对教师产生一种避而远之的想法,遇到问题不敢去问,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有效利用数学课堂开展创新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借助游戏教学法进行创新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贪玩心强,游戏教学法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贪玩心与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深入体验学习数学独有的魅力。游戏教学法具有多样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多样的游戏促使师生间有更多的交流内容,师生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师在准备上课的教案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个人能力,结合实际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创造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严肃的环境下学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互动性,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出自己和蔼可亲的一面,即使在提问过程中学生回答错误,也不用担心教师会责怪,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能力,更加喜爱数学。
(三)增强师生互动性
自古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导致师生的互动性大幅度降低。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再一味地提问,而是以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辅导,对学生不懂或者做错的题目不再责怪,而是耐心地讲解错误原因,能够有效地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或者在开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其中,既能有效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也能使学生改变对教师严肃一面的认识。
(四)打破常规,开启教育新路线
纵观各类伟大的历史发明可以发现,创新的本质在于求异。就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方法,要敢于不断突破创新,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教育目标不在于得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不同的想法都表达出来,通过这些具有差异的思考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五)培养创新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与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所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和快乐。因为部分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只羊的具体价格,通过1只羊的价格得到5只羊的具体价格。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知识运用,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因为数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体会创新,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完善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借助数学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75.
[2] 陈任.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幸福生活指南,2019(2):231.
[3] 顾惠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155.
[4]杨文刚.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9(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