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李明宝
[导读] 思维导图可以将其理解为可视化的神经网络,其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还追求的是神似,
        李明宝
        山东省博兴县第五中学  山东 滨州 256500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将其理解为可视化的神经网络,其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还追求的是神似,设定一个主题之后,以此为中心,然后积极设定更多的子主题,不断向四周拓展和延伸,这样就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可视化的网络知识体系。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而言,很适合使用这样的工具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继而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应用奠定基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分析
        在思维导图应用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思维上的发展。在展开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利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实现思维上的发展。在思维导图应用之上的教学,教师必须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作为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展开全面的规划。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得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在习题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鼓励,解题过程中不能使用固定方法,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反思。
        一、巧用思维导图,实现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初中数学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牵涉面比较广泛,不同的数学概念或者公式之间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彼此之间关联也比较复杂,此时教师仅仅依靠教材的顺序来开展课程,学生很有可能难以对知识形成宏观的认知,这样架构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因此在此历程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来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继而构建数学知识架构,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加夯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幂的运算性质”一课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去进行总结,实现数学思维脉络的梳理,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对应的数学知识点,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在实际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之间是有区别的,也存在特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对照这样的思维导图来进行反思,由此找到对应的问题解决技巧,这样可以进入更加理想的数学知识学习格局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绘制,接着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讨,然后进行思维导图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教师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最终集体绘制一幅大家都认可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思维导图中融入自己的内容或者元素,这样就可以展现出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学生由此对对应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数学新知识的时候,如果之前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是不密切的,就难以进入导入状态,这样就可能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可以在此过程中融入思维导图,以这样的方式,使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机制得以构建。比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觉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此时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回忆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将之前学习到的直角三角形、相似、函数等知识点融入进去。

联系之前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或者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去探究其一般形式,接着去思考图象和应用的特点,再去思考锐角三角函数是否有一般形式或者一般图象,这样的知识可以使用到哪些情境呢?这样学生就会出现认知上的冲突,即发现锐角三角函数与之前学习的代数函数是不一样的,自变量是锐角,这样锐角与比值之间就产生了对应的关系。在引导学生依靠思维导图去建立新旧知识衔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反思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其初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界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判定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依靠这些综合性的信息,确保制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将思维导图融入进去,鼓励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检查自己的知识盲点在哪里,分析知识重点和难点,继而实现自主反思学习能力的培育。比如,在判断边与圆之间位置关系的题目情境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学生对对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大部分学生会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方式来进行验证,这些学生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识是比较理解的,并且可以将其用于问题解决中。还有小部分学生是以圆的半径相等,所对角相等,得出角的度数,由此得出对应的证明结论。这部分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依靠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判定其强点和弱点,有缺失的地方,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更加多维度的思考,这样可以查缺补漏,使实际的数学解题知识体系构建进入更加理想的状态。
        四、增加制图实践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教师需要增加学生的制图实践。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在课堂小结环节中应该用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首先教师需要选定中心词,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绘制,然后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受到的启示对自己的图进行修改,最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对于中心词的选定,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中知识要点进行分析,确定出中心词的选定。一般情况下中心词就是课程的主题,如单项式教学小结中,学生绘图的主题就是单项式。在选定好中心词之后,学生进行绘图,需要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分散的知识点重新整合起来,最终构成认知上的结构。在学生绘制完成后,教师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然后将教学重难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对学生进行强调,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在教师图呈现之后,学生将会自动比较两者绘图间存在的差异,寻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是否存在错误。在修改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后,学生们也就形成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认知。然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几个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其思维导图进行点评,根据学生思维导图上已经改正或者是仍然存在的错误进行强调,同时帮助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去使用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技巧,由此形成更加理想的初中数学知识学习格局。
        参考文献
        [1]刘绍洲.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J].科教导刊(下旬),2016(8):118-120.
        [2]戚美群.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2-123.
        [3]马万山.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