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彩燕
新力惠中学校 山西晋中 030800
摘要:化学学科属于理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在初三这一年内学习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阶段的一些高难度的化学知识,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吸收。在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简单化学仪器的使用的基础之上,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加强对一些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他们在高中时期能做好初、高中的化学知识衔接,从而使整体的化学教学过程更为连贯。而要想使学生在化学方面更加高效,教师就需要将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敢于打破照本宣科的落后教学方式,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多样化、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夯实了基础的化学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更好地运用,从而真正让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据学生反映,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究其原因是在初中阶段未夯实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在高中时期并不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在没有牢固的基础的学习情况下,就一味地接受大量的高难度知识,很容易造成化学知识结构框架不够完善,各种概念混淆等情况。针对这些现象,学生需要及时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做出调整,对一些未掌握的知识做到查漏补缺,跟上化学教学的步伐。
(二)教师未充分重视备课
虽然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前备课,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教师所带班级较多,学生基数较大,因此就将备课的工作内容一再压缩。而备课本身就是为了让教师能全面地理解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更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实现高质量的化学教学。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做好备课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认为备课没必要。这种固步自封的教学理念容易让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解不到一些前沿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针对性不强
从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丝毫没有任何创新性和吸引点。由于目前普遍灌输的思想就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就让学生逐渐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改善,一昧地追求刷题和刷题过后带来的快感。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没有采取更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对本班化学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化学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而一些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掌握住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大潮流的裹挟下也开始盲目地刷题,这样就导致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尽人意。
二、教学衔接,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教学过程有效衔接
为了使教学过程能实现有效地衔接,化学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和系统的了解。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已经了解哪些知识,对哪些知识存在疑问。当然,如果能从已学到的知识中获取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更为容易。由于初中所涉及的化学内容较为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在初中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要对和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回忆和巩固,并以此为突破点,开始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衔接时,教师可以从化学实验入手,在完成理论知识的授课之后,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加深其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心理有效衔接
由于学生在初中接触化学学科的时间较短,因此学生对化学科目所投入的时间精力远远少于其他科目。而进入高中之后,由于难度的突然加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厌学等极端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做好心理建设,通过一些学生的实际案例让这部分畏难情绪严重的学生重拾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在作业以及听课方面,教师要多给予他们关注,及时地对他们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
(三)学习方法有效衔接
初中和高中化学在学习上有很多共同点,但是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概念的细化以及深入的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考试也只需通过记忆就能取得高分。有时,部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不是由于本身学习懒惰,而是由于并未找对学习方法,在学习的道路上长时间摸索未果,所以才会形成此种心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落实到实践,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更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教师需要对他们做好方法、心理以及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衔接,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毅力、有自觉性地长时间学习化学。
三、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整体化手段
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整体化的策略,将学生所学习的一些碎片化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类。与物理等其他理科类学科不同的是化学的知识点多且碎。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很难将这些知识全部掌握并做到学以致用。而整体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将一些知识合理地转化为认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情境化模式
培养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另一主要手段是构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不断积累化学知识,并以此为跳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围绕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要紧密地贴合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将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能真正学习到一些化学知识。
(三)实施因材施教
实施因材施教打破了过去教师单一化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成长以及个性化发展作为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改对高中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方面也需要积极地对自身的化学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从而探索出更完善的学习方法,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