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胡文渊
[导读] 近些年,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更多的人重视起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胡文渊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良光镇中心小学
        摘要: 近些年,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更多的人重视起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被列为重点问题,学生需要带着创新思维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小学生年龄较小,本身的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此阶段,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都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也应对有关知识进行强化,做好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有效策略;?培养研究;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界也将综合素质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标准,这一培养方式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含义与意义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含义
        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惯于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上课时运用的方法过于死板僵硬,促使学生只能采用单一模式学习。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以“满堂灌”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无法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应当改变教学的方式,将教学重点置于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上,从而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
        (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意义
        1.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
        因为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会根据自己制订好的教学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容易忽略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中形成“学生听,教师讲”的单一状态。教师也因为习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会主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确定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还能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整体提升学生的活跃性。
        2.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已制订好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提起兴趣,对学习丧失兴趣,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最终失去信心。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外,还能刺激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信心。
        3.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教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刺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可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差异性;更加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采用“个别发挥,个性发展”的创新能力引导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在小组学习模式中脱颖而出:“老师,我不是像你们那样想的,而是这样想的......;老师,我不是像你们那样做的,而是这样做的......,”从小组学习中来,冲出小组去。

个体的创新思维,带动了小组的创新思维,带动了全班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有效利用数学课堂开展创新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发展求异思维来强化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往往采用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引导。从某种层面讲,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构建新的思考体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借助求异思维来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个人认知水平基础上尝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求异性思维意识,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性思维体系。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搜集一些开放性习题(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一题多解”等习题,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来形成多样的思路,最后通过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实现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求异思维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兴趣,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带着对知识的好奇与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所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和快乐。因为部分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只羊的具体价格,通过1只羊的价格得到5只羊的具体价格。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知识运用,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注重问题的求异性。
        营造创新思维培养氛围,最直截了当的做法是从“问题”角度出发,设计和提出具有求异性特点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习题练习、思考、探索。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北师大版教材“认识图形”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图形,强化创新思维,先教授学生基本图形,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之后教师呈现出利用基础图形拼成的兔子、马、狗等动物图案,让学生思考图案中包含了几种基本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础图形模块,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尽可能创作多种图案。通过此种方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是因为数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体会创新,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完善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借助数学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75.
        [2]陈任.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幸福生活指南,2019(2):231.
        [3]顾惠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