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张羽丽
[导读] 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这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还是一种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张羽丽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高村镇绿溪口小学  419400
摘要: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这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还是一种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因此,课前预习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将会从提前为学生安排任务、融入微课、讲解技巧这些方面对高效地执行学生预习任务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并相应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丰富了其思维拓展能力,从而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课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即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总结,与此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对课堂新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在学习上的短板,进而可以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重点学习自己不了解得部分,并对自己所学到的只是做出相应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因而,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预习的功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合理为学生安排任务,优化课前预习
        众所周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还都在初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引导学生确立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任务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为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中应当清晰、明确地指出预习重点,以避免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出现专注力不强,重点偏离,预习笼统的现象。出于以上目的,教师在规划学生具体的预习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讲课方式、学生能力等,将本章预习的任务尽可能的条理化,详细化,以一个科学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理解和掌握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分数性质划分指定分子或分母大小不变的数,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可以明显的帮助学生找到本章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并对自己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或预习内容选择不合理等,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求知欲,进而体现出课前预习的成效。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新课内容制定一份合理的导学教案,教案中可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框架、课后练习题等内容,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将导案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课堂重点内容,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课前进行微课学习,初步了解课堂内容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挑战与发展的机遇。我们在重视小学数学课堂过程的同时,也应当提高课前预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正面影响。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教育已经在各地以及各级的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其达到的预期效果是线下课堂教学所无法代替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将预习环节生动化,高效化。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活跃度课堂氛围,通过微课件的导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在具体预习的时候能够跟着老师引领的方向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使课堂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这一模块的内容时,教师应当提前为学生列出大致的整体框架,并对该框架进行详细介绍。

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解进行录像记录,后期,可以将该录像记录进行剪辑、筛选与整理,最终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资料。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该参考资料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该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预习速度,还可以减轻他们预习的负担,大大提升学生们自习的成效。学生还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总结出自己无法完全理解的重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新课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难点为学生做出相应的解答,这样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学生与教师各自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信息技术在预习过程中无法代替的作用。
        三、传授学习方法,优化课前预习
        在学生进入到预习环节时,教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一些高效预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在对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使预习工作高效化。并且在学生高效地完成预习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新课题高效地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引导的作用,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了解预习的现实效用。例如,教师在规划预习的时候,应当遵循层次化思想和模式,使学生的预习工作由简入难,由表及里。并且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决定预习工作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预习工作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确立预习任务并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预习内容与进度,帮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可以提高预习效率的方法。比如学生可以先对自己需要预习的全部内容进行泛读,与此同时,将自己在最初的泛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或疑点进行备注,然后将自己所备注的难点进行深刻的查询与分析,反复的对难点进行解读,并做好相应的总结。然后再对自己最终无法解决的问题作出一些特殊的备注,以便为自己在新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及时地向老师提问,并着重去复习该部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拥有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进而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结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如果将预习工作作为学生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对预习任务的重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力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在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微课模式可以让学生对指定的章节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总而言之,方法与难度适当的课前预习会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自我的学习能力,执行课前预习这项任务还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要求老师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汤镇荣.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 文理导航(下旬),2019(8).
        [2] 杨才玲. 小学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方法分析[J]. 情感读本, 2018(35).
        [3] 张春华. 小学学困生数学课前预习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中华少年, 2019(11).
        [4] 武俊峰.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 新课程(中), 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