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蒙娜
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 311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儿童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育普及化得到充分的保障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是我国在下一阶段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是小学教育中学生成绩差距最大的一门学科,分层教学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浅谈分层教学的优劣,探索该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一线同僚们提供一个解决教学质量瓶颈的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分层教学
一、当下小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小学教育在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代大会通过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1],这三十多年间小学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也逐年提升。前二十年,我国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历不断提升,从以中专为主的教师团队逐步演化为以本科学历为主的教师团队,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于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需要参考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系,对学生设计一套高效的学习计划,教师学历的增长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但近十几年来,教师团队的平均学历已经到达一定高度,继续提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不会有显著提升,同时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迎来了一个瓶颈。在此环境下,一线数学教师们通过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在一定程度上,数学这门学科增加一定的练习量,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确实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时至今日,此方法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尽管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比重,效果却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学生的作业量也已经饱和,继续提升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在综合分析了大量文献之后,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一个突破点。分层教学顾名思义,是按照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别对待,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学,获得最大的进步。
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实践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从客观上来看,不同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受到发育程度和天分影响差距较大,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和联想能力,上述差距会更直接地体现在成绩上,成绩较好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拓展和思维训练,而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计算方面的基础练习,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仅仅能满足中等成绩的少部分学生的需要。教育缺乏针对性,才是现代教育的最大困境,因此,小学数学开展分层教学十分有必要。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历史问题
分层教学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被称为 “弹性进度制” (Flexible System),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分层教学”的雏形[2],这种模式通过较短的一段教学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验,依照测验成绩将学生进行一次分层,继续教学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二次分层,不同层次之间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分层教学在英国已经普及,但由于分层对于学生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优等生更容易树立对于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转化为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差等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对于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分层教学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顺利开展分层教学,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小学走班制的问题
走班制是分层教学的一项重要模式,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小学生由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低年级学生远未达到自理需要,走班制会降低班主任对学生的监护力度,同时根据我国小学现有的教育资源来看,实行走班制缺乏必要的教师和教师资源,我国小学教学想要开展分层教育,需要更为平缓的过度方式来进行缓慢普及。
(三)小班化教学落地的困难
美国在实施分层教学上,使用小班制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将同年级按照不同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划分为基础班、提高班等,实行小班授课,高层次的学生在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但我国在小学教育上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全国各地小学大部分都是五十人以上的大班级,这对分层教学的开展也是极为不利的,现有的师资力量仅能按照学习进度对学生依照年级进行划分,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相较于偏记忆性的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数学是小学教育中唯一培养学生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学生们差距最大的学科,分层教学对数学而言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实施分层教学的建议。
(一)如何划分学生
在分层教学的发展历史中不难看出,分层教学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公正,不民主。因此,我们在划分学生层级的时候,可以采用划分学习小组的方法来进行,划分依据可以通过不公开成绩考试、测验等形式来获得,在分组过程中,不要使用基础组、提升组、拓展组或优、良、中、差等带有等级色彩的名字进行分组,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分组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便于教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区别管理,但也有它的劣势:家长可能对于这种分组较为抵制。
上述分组方式在低年级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较为敏感的学生也会发现小组中的等级分层,这时可以重新划分小组,小组不再作为层级出现,不同小组保证学生的平均成绩近似,分层只有教师一人知晓,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上可以根据该层级划分来进行,一些数学上的定义和简单的计算,教师可以与层级较低的学生展开互动,需要一定思维能力和知识积累的问题,例如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教师可以与高层及的学生互动,做到照顾每一位同学的同时,还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填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酌情减少基础练习,增加思维练习比重,对于低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删减部分难度较高的思维题,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我国大班额的现象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划分小组的形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一些无法很好理解课堂内容的同学可以向组内层次较高的学生询问,普通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该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低层次学生的询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提炼汇总的过程,给同学讲述的过程中能够教学相长,对于这些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有更多时间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规划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之间互相讲解的正向引导,增加高分层学生对于“学生当老师”的荣誉感,这样也可以提高较低层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网络进行个别化教学
由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掌握了制作网课和在网络上利用微信、QQ、钉钉等软件发布学习资源和作业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恢复线下授课后充分利用这些能力,使用网络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在几何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可能较难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割补法,以及圆中涉及到的部分微分思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或制作较好的动画演示讲解视频,通过互联网发送给理解较差的学生,来加强该部分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直观感受,保证学生对于基础部分的理解能力。针对层级较高的学生,课后发送的学习资源就应该从基础讲解转变为知识拓展,例如在完成乘除法的讲解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发送的视频课程自主进行鸡兔同笼等思维题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探索能力,加强对于优等生的拓展教育。
(三)避免学生家长对于分层教育的成见
从客观上来讲,分层与公平在本质上就是相悖的,虽然我们开展分层教育的目的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但在部分家长看来此举是给孩子们划分了三六九等,是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开展分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家长沟通时的措辞,避免提到分层、分级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针对性教学,要与家长多强调分层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部分是有针对性的,是对于孩子的缺点单独设计的,让家长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其次,高层级学生的家长也要注意不要提到层级等字眼,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高层级的学生,但学生家长交流时容易引起低层级学生家长的不满,得不偿失。
五、结语
我国在理工方向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数学是理科的基础,小学数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简单几何计算,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的思维和逻辑结构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分层教学可以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让差生树立起数学学习自信心,让优等生在小学课堂教育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面。分层教学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广大同僚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对分层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让分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杨莹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才智,2020(16):38.
[2]冷江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44.
[3]周志义.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