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高考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韦志初
[导读]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我建构完成知识内化。
        韦志初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 523000
        摘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我建构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学习资源多样性、自主学习探究性、教师辅导差异性、课堂活动生动性和学习评价多样性的原则。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任务单和课堂教学活动单的教学设计中,可运用Jhon.M.Keller 教授的ARCS 动机设计模型进行设计。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最早是在2000年从美国开始兴起的[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不断得以推广。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和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转让给学生[1]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微课、慕课、微视频、PPT等,自主学习相应的教学内容,把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回答问题,通过自我建构,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序的安排,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教学流程有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等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改变。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学习资源要有多样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除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外,可以是传统的纸质的导学案,也可以是教师自制的微课、微视频、PPT等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QQ、微信、微课掌上通、雨课堂、问卷星等移动互联网平台、APP和公众号,构建交互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发布的视频等学习内容要短小精悍,不仅要把关键的知识点讲精讲透,还要设计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探究性
    在课前和课中的学习任务中,教师要镇针对教学内容提出
3.课堂活动要有生动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生动的教学活动,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辩论、动手实验、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前和课中,通过设计测试题或过关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如通过雨课堂、问卷星等,实时检查学生解题情况。
4.学习评价要有多样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情况,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过程性评价,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高考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1.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准备学习资料,并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各教学资源(微视频等),完成相应的思考题和前测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与教师实时进行交流和沟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观看完一个视频后,通过相应的测试,如果不合格,就回头再看看视频,如果测试合格,就继续观看下一个视频,依此循环进行。
        (2)课中
课堂教学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答疑解惑、检测练习、总结评价等,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内化。
        (3)课后
        教师发布下次课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或后测题,按照学习任务单准备下次课的学习任务。


        2.翻转课堂在高职高考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Jhon.M.Keller 教授(凯勒教授)创立了一种教学设计模式——ARCS 动机设计模式。他在1987年提出了ARCS 动机模型的四个要素:注意(Attention) 、相关 (Relevance) 、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 (Satisfaction ),简称为 ARCS 动机设计模型[2]。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包括两部分:课前活动任务单和课堂教学活动单,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可运用这一模型进行设计。
        1.课前活动任务单的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任务单应包括: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等项目。
    (1)学情分析
    对所授课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
(2)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获得的学习成果或应掌握的技能。
    (3)学习资料
        课前的学习资料包括:教师自制微视频、微课、PPT等各种教学资源,也可以是收集的有关教学资源,还有相应内容的检测题,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师在课前将相关的学习资料发布到班级的微信群、雨课堂等平台上。
        (4)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的内容清单,学习任务单要清晰明了,内容要适当,太多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从而不愿再进一步学习。学习任务单可按照ARCS 动机设计模型进行设计,A(注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 R(联系):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入新知,把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C(信心):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使学生的信心逐步增强,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挑战自己;S(满意):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通关检测,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2.课堂教学活动单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单是课堂面授的活动计划单,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等环节外,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可按如下“课堂六环节”进行。
        (1)成果展示
        教师首先把学生在课前的前测结果,以及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其他成果展示出来,供全班同学参考,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
        (2)提出问题
        由各小组代表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再补充前测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还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展示出来。
        (3)交流讨论
        分小组交流讨论以上问题,在分组时尽可能把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匀衡搭配,通过以好带差,使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4)总结评价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课前自主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课堂上能大胆提出来,并积极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学生在质疑、讨论和老师的答疑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12-115.
[2]侯凌云.ARCS 动机模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7):65-66.
[3]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