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花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中学 810012
摘要:复习在学科教学中一直占有主要位置,以往教师会在复习阶段不断重复教材内容,但这种方式在当下已经无法满足新学考标准,因此,在新学考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复习课时,需要针对以往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尽可能满足新学科的各项标准。基于此,本文以新学考为主要背景,着重探析初中地理如何对复习课进行优化改进,以期为初中地理复习课起到改善帮助,促使其与新学科标准更加契合。
关键词:新学考背景;初中地理复习课;优化改进策略
前言:大部分教师在初中地理学科进行复习课时,主要方式便是根据教材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一遍,企图以此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根本无法起到加深作用,如果教师表达形式不当还容易起到相反效果。而且自从我国提出新学考后,初中地理已经属于中考的一部分,如果在新学考背景下初中地理依然根据以往方式开展复习课,学生中考成绩可能会随之出现下滑趋势,因此,初中地理需要将复习课优化作为首要目标。
一、拟定复习目标 合理考虑学生资质
初中学生的差异状况最为明显,所以大部分初中教育开始根据学生个人资质展开日常教学,但在复习课中所有教师都会下意识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状况,直接通过统一标准进行复习,最终导致复习课只能对部分学生起到复习效果。对此,初中教师若想切实展开优化改进,必须以学生资质为基础提前拟定复习目标,最好秉持因人而异理念开展复习课。初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作业对全班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将地理基础足够牢固且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级,复习目标为:重新整理初中地理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牢记每节知识的重点内容;将地理基础一般且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分为二级,复习目标为:先行加固地理基础,待地理基础足够牢固后,进一步掌握初中地理核心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成绩更加理想;将地理基础并不牢固且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分为三级,复习目标为:重新学习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自身的地理基础[1]。
二、确定复习核心 降低后期复习难度
开展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展开再次熟悉,虽然复习内容全部都是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但很多学生会在期末遗忘最初知识,这时通过复习便可引导学生对遗忘知识产生印象。如果初中教师一味根据教材进行灌输式复习,学生依然无法对大量知识产生印象,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复习课时,教师最好提前确定复习核心,将地理知识分为各种概念,再将其与复习知识相互连接,这样便可将其作为复习核心,降低后期复习的实际难度。例如:在复习自然地理要素时,初中教师可以将地理环境概念作为核心,在地理环境概念中涵盖位置、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一部分,这样当学生对地理环境概念有所了解后,就相当于复习一遍自然地理要素,地理知识复习难度也会有所降低[2]。
三、挑选复习方式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复习属于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通过哪种方式都能起到复习效果,但每种方式在复习效果上存有显著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便是学生,只有在学生认可复习方式时,初中地理复习课才能真正起到复习作用,因此,在对初中地理复习课展开优化改进时,需要合理挑选复习方式,以此达成吸引学生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复习《世界气候》时,复习难度与重点便是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其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气候特性与分布,对于学生记忆力的考验极大,如果通过正常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再次熟悉一遍气候特性与分布,然后通过提问方式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从整体来讲效率过低。这时初中教师便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复习。世界气候共有11种类型,初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11组,每一组只需复习一种气候类型、特性以及分布,这样需要学生牢记的地理知识就会大幅减少。最后将11个小组拆分,每组出一名学生组成全新小组,再要求各小组确定世界气候的类型、特性以及分布,当小组成员讲解一种世界气候的类型、特性以及分布时,其他成员也能在潜移默化间掌握世界气候,这样既能节省初中地理复习时间,增加初中地理的复习效率,还能通过小组学习吸引学生主动开展初中地理的知识复习,从根本实现复习目的[3]。
结束语:综上所述,复习课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但以往方式在新学考背景下并不适用,因此,现代教师必须针对初中地理复习课进行优化改进。具体可以通过拟定复习目标、确定复习核心以及挑选复习方式,着手开展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改进,这样便可根据学生资质进行复习,帮助学生降低初中地理的学习难度,并以此通过合理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课,确保学生在考试之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素娟.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改进[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 459(03):69-72.
[2] 李春风.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复习课的优化改进[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03):1-1.
[3] 史兴华. 浅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策略[J]. 科普童话, 2019(39):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