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
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 712100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地理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发现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表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语言准确性、简明性、表现力和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
一、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展现个人教学能力素养和教学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地理教学语言展开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师教学表达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实际的地理教学需求,可以将地理教学语言艺术分成准确性语言艺术、简明性语言艺术、表现力语言艺术三类。
准确性语言艺术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相关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成因等进行准确描述的语言艺术活动。它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保障,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准确、规范、科学和严谨。
简明性语言艺术是指地理教师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化组织的艺术活动。它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简洁有力而不拖泥带水。
表现力语言艺术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外在的言语表现力将地理知识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的语言艺术实践活动。它体现在教师对教学语言语音上的要求,借助发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
二、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表达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1]。为了更广泛、准确、全面地了解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同时走进课堂,观察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对地理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语言问题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调查资料和所获得的结果分析,发现当前地理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地理教学语言缺乏准确性艺术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地理教师须运用专业的地理学科术语给学生传递科学的地理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信息的语言表述不严谨,表达过于随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逻辑表述存在问题,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述不符合地理思维规律。
2.地理教学语言欠缺简明性艺术
心理学家认为:“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能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因此,反复地讲解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结果[2]。通过调查发现,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繁琐且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总担心对于一些知识的讲解学生理解不深刻,便会无意识地再三重复,反而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倦分散其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师讲课时,语言链条不清晰,层次不分明,这些低效率的教学语言表达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难点,降低教学质量和效率。
3.地理教学语言缺少表现力艺术
调查发现除了教学内容方面语言表达存在问题外,教学语言的外在表现力也普遍存在问题。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吐字不清晰,语速或快或慢,还有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平铺直叙,声调和语调缺乏节奏感和韵律感,致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没有感染力,学生极易注意力涣散而失去学习兴趣。
上述不恰当的教学语言表达行为普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地理教学语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趣味性和逻辑性,影响整个教学进程,降低整体教学质量。故笔者根据长期课堂观察和文献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地理教师有效提升其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提供参考。
三、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性艺术
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语言精准度是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认真研读课标以及相关教材,深入理解相关地理概念及原理,正确使用科学的地理专业术语。即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逐条弄清楚其含义,准确使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理解不深刻而出现思维混乱、语言表达不严密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描述和阐释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时,必须要做到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和规范。
2.加强教师内部思想修养,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简明性艺术
地理教师不断加强个人内部修养,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解决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缺乏简明性艺术的有效途径之一。语言表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和交流的主要通道和纽带,教师语言表达要求简洁明快、紧扣主题,不重复不啰嗦。教师要切实加强个人的内部修养,从专业知识、逻辑知识、教学理论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入手,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语言积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清楚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还应学会将较深刻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简化,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书本中繁难的概念原理转化为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知识。
3.教师充分认识自身声音条件,优化教学语言的表现力艺术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是以有声语言为主,教师通过声音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语言的声音要具有音调美和音量美,这要求教师们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声音条件,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声音质量。教师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声训方面的课程,学习正确的发音技巧,勤加练习。教师们也可根据自己讲课录制的音频,从自己的发音、音量、语调和语速等方面找问题,并积极克服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不良的发音习惯。教师要多了解发声规律,了解如何发声和处理音调等知识,发挥自身的声音优势,巧妙利用声音的可塑性,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采用合适的声调、语调和语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57-266.
[2]李家清.新理念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