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耿海燕 梁永周
[导读] 随着新高考(春考)改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
        耿海燕  梁永周
        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春考)改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 亟待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研究就摆到重要位置。在本科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过程中,由于中考分流不均导致的中职学生基础薄弱问题仍较为严重。秉承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存在的理念,为改善职业教育中英语学习难题,本文立足“走班制”基本特点,就有效性贴合当下职业教育特点,深入探讨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研究,以便于在满足职教院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促进他们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后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高考(春考);中职英语;走班制;优化对策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推进普及高中段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把高中阶段招生的增量主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新增高中段教育资源要优先向职业教育倾斜。从2022年起“山东春季高考”将升级为“山东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将扩招7倍,高中应届生不允许参加职教高考,选择职教高考的孩子升入本科的几率持续升高。职教高考打通了从中职一路到研究生的升学通道,实现学历、专业一起抓,从中职生到研究生不再只是梦。在此时代背景之下,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及学习特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运用更为重要且实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走班制”教学在保障学生个体化发展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保障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此种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推广,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对“走班制”教学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化梳理,就推广困境的有效性处理对策进行深入讨论。“走班制”模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学生实际应用、职教改革以及个人全面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意义
        (一)“走班制”教学特点分析
        “走班制”教学,上可追溯至最早出现的系统教育论著《学记》,其中“不凌节而施”,具体要求施教过程要考量受教育者的基础水平和年龄。本质是在践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构成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目的明确、选择性强、更加高效以及流动性大和人员不确定性等特点,但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目标的实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自我的发展。“走班制”教学是基于“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潜能和个体化差异,兼顾学生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本着“促进学生高效成长”为目的,对学习课程和学习班级进行有依据的分层。学生可参照评价体系的衡量,遵照个人学习目标和规划,依照自身实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收益”。在新高考(春考)背景中,目标设置更高、规划更长远的要求下,相比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走班制”教学显现:课程呈现多元化、课程选择匹配性(依据自身实况选择课程)和班级组成的流动性(教师、教室、学生的流动变化)这些特点,恰好能够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走班制”教学实践意义
        由于中考分流以及普通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理解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整体薄弱,英语学习更是呈现两极分化。从某方面来看,此种现状在传统授课模式中也是难题,授课难度及其进行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众口难调”的问题,长期发展又出现学习抵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进行和个人长期发展。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尤其是对有升学目标的部分学生的专业提升,将“走班制”教学实践融于实际课程教学当中,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关注度、投入度持续增加,而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尤其是在职教改革后的升学考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中职生英语基础孱弱,外加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手段单一以及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导致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低、障碍大,从而限制了个人发展。为改善此现状,顺应新高考(春考)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亟待将“走班制”教学实践合理化,并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当中。“走班制”教学模式,结合“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层、分班。英语“走班制”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行政班“两极分化”问题,还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保障学生完成升学目标,实现更高目标发展;“走班制”教学基于学生存在个体化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化分层、分班,从另一方面来讲,还能有效提升教育工作者依据班级学生实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领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困境
        (一)学校困境分析
        学校在“走班制”教学实践中,是推广组织者。有关调查显示,造成“走班制”推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就包含:中职学校面临升学压力时,偏重传统“勤能补拙”理念,以加时、加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不但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未能受到关照,反而学习成绩也未能得到改善,两极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走班制”教学的推广,形式化较为严重,而且更加偏重于普通中职班级,对于升学职业教学的试验信心不足;“走班制”教学在实施后会衍生出“小班化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对英语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不充足的情况;此外,新模式推广初期,教师和学生均需要适应周期,从而使其有效性受到限制,由此产生怀疑导致推广中断;还有一部分偏远地区或经济条件现状不容乐观的区域,“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推广教学资源的支撑成为最大难题。再有,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施后,学校对其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条例不够完善,导致学生管理弱化,给推广实施设置了障碍。
        (二)教师困境分析
        教师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施后会出现的“小班化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近年来,教育改革频次增多,职业院校办校规模、数量上都呈现递增趋势,加之升学几率的提升对师资提出的高要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经调查,教师层面造成“走班制”推广未达目标的原因包含:英语“走班制”作为近年来教育体系改革的衍生品,教学组织形式较新,尚处于探索和推广初期,中职英语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相对滞后,实践性知识比较缺乏,加之对“走班制”教学的认知不全面,直接将其定义为“形式主义”。凡此种种问题导致“走班制”教学的推广形式化。此外,在模式推广中,未曾依照学生本身认知结构、基础现状、学习目标设置以及升学班和就业班等不同目标设置,来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导致其教学高效的特点未能显现。再有,系统化教学评价的缺失也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学生困境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走班制”教学的作用对象,对“走班制”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检验作用。据调查, 从学生层面来讲,在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推广现状不尽人意的原因主要包含: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未知事物时,缺乏自我认知和有效化管理。加之他们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和个性意识在不断增强,给“走班制”教学的推广增加了一定难度,解决盲目性和随意性,是在后期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由于升学目标的规划,自身个性化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个人追求中认可的程度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此“走班制”教学在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优化策略
        (一)合理分层,确保目标规划与个性设计的结合
        在“走班制”教学中,分层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新高考(春考)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职教学生本身基础水平差异性较大,为确保分层的科学性,在分层时,需对学生进行统一摸底考试(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认知规律、基础水平和内在潜力),或是建立有效自我评价体系,利用APP或英语学习检测系统,通过自我评测、教师评测等多种手段对自我能力有一个全面认识,以此来填报对应层次的学习申请,对他们进行分层(A、B、C)。通常来讲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还需对他们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分层,以便于在帮助他们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在升学目标之下,要设置不同的分层目标,来完成循序渐进;在升学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可建立并行的个性化实用性目标,实现双轨制,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A、B、C三层递进关系,可以定期(也可随时)根据测评体系进行评价,从而找到对应层次,进行高效学习。分层工作结束后,为进一步改善当前“走班制”的实施效益,教师需明确“走班制”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目标,并围绕“走班制”教学中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如何落实,来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二)优化教学目标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化管理
        “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对学生目标的实施以及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个体化差异成为分层的主要依据,可以通过培养、锻炼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优化教学目标的实施。在“走班制”教学中,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设置不同的“双轨制”教学目标,以便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课程的整体参与度。与此同时,要打破传统设置的局限性,对不同层级设置不同目标,或偏重理论、或偏重于实用。教师可以利用英文配音、语速比赛、口语发音等方式来使课堂充满生趣。教师对待A、B、C不同层级,要有不同偏重,在整体上符合递进,且服务于目标。除此之外,在“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强弱对新模式的实践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极大,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管理,从而推动目标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三)合理化分层教学内容,确保高效产出成果
        在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施中,为实现目标发展,体现“走班制”教学高效的特点优势,除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化分层外,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层也是必然的。教学内容和学科教材之间,必定存在相容性和内在联系。为进一步改善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中职学校可秉承“多纲多本”实现目标要求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分层。具体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匹配相应教材;不同层级的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增删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打造符合专业、契合目标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匹配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才能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得到高效提升。
        总之,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实践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新模式,在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迎来压力,肩负使命。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升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双轨制”目标,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高考(春考)背景下英语“走班制”教学合理化实施,将弥补传统班级授课制度不足,成为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陈璐璐.实施英语隐性分层教学 促进中职学生最优发展[J].大众科技,2020,10(07):111-112.
        [2]刘美玲.中专英语分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10(03):101-102.
        [3]武文秀.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06):146-148.
        [4]张凌.中专英语分层教学浅探[J].新课程研究,2020,10(07):155-158.
        课题:
        本文为临沂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课题(项目编号:2021010)。
        作者简介:
        耿海燕,女,教育硕士,讲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工作20多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市级课题2项,获优秀论文奖。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学科课程改革及教学教育模式探索研究等。
        梁永周,男,山东莒县人,同济大学硕士,临沂大学沂蒙文学研究中心秘书,获同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