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高娟华
[导读] 当前我国社会中各行各业在对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信息技术水平都具有明确的要求,

        高娟华
        张家口市教育信息中心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中各行各业在对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信息技术水平都具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提高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便可以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体策略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通过提取趣味内容、打破思维限制、巧妙设置疑问、提供实践机会等策略,为国家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信息技术人才。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其在丰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更新换代速度快。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迅速更新,诸多不适应时代的软硬件会被淘汰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跟上信息技术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就必须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更新,以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始终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与方法。二是实践性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设置上机实践操作的内容,教会学生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利用等方法,促进学生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系列问题。三是动态开放性。信息技术课程具备动态性和开放性特征,能够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满足学生创造性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中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些特性,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对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无法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来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水平,进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遵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结构,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之间的不同特征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构建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2.2开展趣味的模块化教学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处理技能,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但是,一味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既要善于产生现场教学的智慧、风趣和幽默,又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趣味教学活动。

由于教学活动都是由不同的环节和模块组成的,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或者学习模块中设置一些围绕中心学习任务、依托一定学习资源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学习提供寓教于乐的机会,在促进学生学习快乐的同时,让学生快乐学习,沉浸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3开发微课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占据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微课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入手,来改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获取知识,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从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是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理论,之后再讲授操作的技巧,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但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跨度比较大,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存在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实践练习活动,笔者将关键信息整理到了微课当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方式来记住主要的内容,帮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2]。
        2.4自助学习法
        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如快手、抖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生活实践和课外自学。所以,教师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安排课外任务,让学生自己借助网络媒体去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现在都可以借助网络查询去完成,网络上分享经验、解决问题的这部分人我们都称之为“大神”。毛主席说过:“不学不会,不问不知”,我们现在还应该加一句,“不查不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搜索、加工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各个科目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这是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学习方法。当然,这必须有家长监督,不然,许多孩子获得了轻松接触计算机或手机的机会,有可能会上网打游戏,这也是我们该注意的问题。
        2.5利用云资源和网络,提高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教育信息化能够最有效地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把最好的资源覆盖到最广的面。例如现在的“家校路路通”“网上家长平台”等都是家校沟通的方式,它覆盖了每个人的生活,从高山到海角,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孩子的现状。与此同时,学校利用大容量的企业云盘,里面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并随时随地查找资料。首先应当先加强教师自身的认知,时代在进步,多年前使用的粉笔和黑板擦如今早就被投影幕布代替,应该意识如今的教育是教学知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社会意义三者并重。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信息技术,更应该教学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发达将问题抛出去,将答案拿回来。让学生在参与使用信息工具中潜移默化之间提升能力、学习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身科技素质,真正地将教育目的与价值展现出来[3]。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与增强信息意识,是确保学生学习成效与质量的重要前提,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功能与作用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应在教学中本着循序渐进等原则,加强学生计算思维与信息安全意识等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正确合法地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意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