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辉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邮编:523005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应用项目学习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了项目学习中项目选题、项目规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每个过程实施的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项目学习 实施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2017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一、项目学习的含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2017版)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能力的综合也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开展项目学习时,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实践、形成作品。”
二、项目学习的理论依据
项目学习的理论依据有:1.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论。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被普遍认为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教育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他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三中心论:(1) 以经验为中心;(2) 以学生为中心;(3) 以活动为中心。项目学习正好是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学习模式,更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法籍瑞士人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是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项目学习要求项目要有真实的情境、要小组协作学习、要小组讨论与作品展示等,很好的体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
3.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程序包括:(1)提出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提出结论。项目学习以通过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途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探究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解决项目问题,展示项目成果,整个过程与发现学习理论相符。
三、项目学习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是:1.项目选题;2.项目规划;3.活动探究;4.作品制作;5.成果交流;6.活动评价。每个过程具体要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策略呢?
(一)项目学习的项目选题
项目的选题是项目学习的首要工作,选题选得好不好、恰不恰当对后面开展项目学习很关键,在项目学习选题过程中,要坚持如下原则:1、结合实际应用选题;2、结合教学内容选题;3、结合学生实际选题。如:我们在第三章“算法基础”的项目学习选题过程中,我们围绕本章项目学习活动大主题“设计从A 市到B 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最佳旅行路线方案,细化项目学习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供学生参考的选题如下:
(1)设计从A 市到B 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2)设计从A 市到B 市交通费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3)设计从A 市到B 市路程最短的旅行路线方案;
(4)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设计从A市到B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
(5)自拟……。
在这些备选题中,一方面符合学生所学习教学内容,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项目学习的规划设计
项目学习的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进度安排和工具与方法、预期成果等。其中进度安排主要是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的时间作一个总体规划,做出一个详细的人员的具体分工、时间流程安排等;工具与方法主要是项目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等;预期成果即为项目学习活动预期要取得的成果,如:程序、项目研究报告等。在项目学习的规划设计环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规划设计的规范模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制作规划设计图(或表)。如:我们在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的项目学习中,提供了如下表格给学生作项目学习的规划设计。
(三)项目学习的活动探究
项目学习的活动探究是项目学习的主体,是知识获得、技能提升的主要阶段。活动探究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手脚架”,使学生通过“教·学·做”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如:我们在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学习过程中,通过如下表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项目学习。
(四)项目学习的作品制作
学生运用项目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项目报告的制作,项目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引言、设计目的、需求分析与功能描述、设计工具与方法、设计步骤与过程、设计成果、结语等内容。为了制作出效果更好的项目报告,建议学生“图-表-字”相结合,图文并茂,制作出优美的项目报告作品;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作品制作的效率,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模板,让不生“模板+创新”高效的制作出自己有特色的作品。
(五)项目学习的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
成果交流的目的是展示项目小组的项目学习成果,交流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知识与所掌握的技能,交流他们项目学习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等表达能力。成果的交流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如:小组展示与自由浏览相结合、作品展示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等。
项目学习以活动的形式开展,项目学习的教学评价也可以通过活动评价的形式进行,制定好评价量规表,通过对整个项目学习活动的过程、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包括: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如:在python项目学习的活动评价中,我们的项目学习评价量规表、综合评价表如下:
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是一项新的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项目学习,进一步提高项目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
2. 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