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琴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语篇教学是时下英语教学的热门话题,传统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精心设计阅读教学,先把握语篇的整体,让学生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深入思想内容,学会先“赏”语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把握能力。
【关键词】语篇整体把握 语篇教学策略 综合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要求说明,课改后的英语教学不光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高年级中,出现了较长篇幅的文章,无疑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思考和创新的“亮点”,如何才能使教学长语篇时,既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讲解,又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掌握难点,给我们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
一个语篇,具有作为独立语篇的语义功能、语用目的、语境。 一个story time要让学生学会的是语言项目、篇章结构、语用表达等。由此可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妨先整体把握语篇,然后精心处理语篇中的细节。
为了把握语篇的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深入文章思想内容。我们可将语篇教学分成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一)阅读前(Pre-reading)
阅读前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如有必要,讲授少量的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语言障碍,为学生顺利阅读打好伏笔。我们在阅读前的可以开展的活动形式有:
(1)让学生看标题、插图等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如在Unit2 Good habits(6B),让学生用英语讨论自己及同学的习惯如何?引出自己什么是好习惯和坏习惯,自然过渡到语篇学习,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
(2)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如在Unit7 Chinese festival (5B) 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西方的重要节日的背景知识,比如可以通过小短片让学生来熟悉西方的万圣节、复活节等。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让学生回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经验;如在Unit3 A healthy diet(6B) 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得各类食物,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食物是否健康。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主题,补充一些关于饮食的课外阅读,不露痕迹地过渡的到Unit3 A healthy diet(6B)的主题上。
在开展读前活动中,一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不宜过多,使尽可能快得让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状态。
(二)阅读中(While-reading)
阅读过程中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同时教师要检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情况。有目的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所以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代清楚阅读的任务,总的来说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
(1)带着问题阅读
在阅读前,教师要提出两到三个指导性的问题,问题要涉及课文的主题或最重要的事实。同时要保证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例如:在Unit 7 Protect the Earth(6A)语篇中,让学生回答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What should we do?”两个问题就能知晓语篇梗概。然后我再设置了一个问题:“Why should we...”。其实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排列顺序
采用“给句子排列顺序”的方法,抓住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可以让复杂的文章变得条理清晰,从而达到轻松理解的目的。例如:在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将故事的经过用语篇中的重点句型表达出来,然后打乱让学生根据理解正确排序,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会了相关短语的表达,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3)判断正误
很多时候,我们用“判断正误”来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果让学生对错的成分加以改正,那么效果会更佳。例如:在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6B)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出判断,指导学生关注阅读细节,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课文大意。
(4)填表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还可以将信息图表化,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背诵课文。如Unit2 Good habits(6B)
可见,在阅读中来整体把握语篇的教学形式很多,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信息转换,如填空、配对或排序等;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择最佳教学形式。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阅读理解活动完成后,应当开展说或写的活动,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同时要开展促进学生语言吸收的活动。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发展的活动,本着这个原则,我们根据不同的文本特性,可以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下:
(1)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讨论。
(2)复述课文,为了复述活动开展的有效,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
(3)改写或续写原文的内容;Unit7 At weekends (5A)可以用第三人称把对话内容进行改写,使之成为一篇小短文。同时也可以续写主人公一系列活动。这些都是在在原文基础上开展拓展性活动,特别能拓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4)表演会话
根据原文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会话”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课文,加强口语表达,提高交际和运用能力。还可以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中。用我们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例如:学了Unit4 Road safety(6B)的 “马路安全”,组织学生运用所学常用语进行“过马路”练习,学生兴趣浓厚,会话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5)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篇课文的教学,有的老师习惯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的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这既是对学生掌握课文情况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不管采用哪种拓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着手,其间,学生对于一些新单词、新词组、句型可能只是感知阶段,要完成拓展练习好象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线索,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选词组填空或填表,如有必要,讲授少量的影响学生理解语篇的语言障碍,而这个环节可以穿插在Free talk 中。其他的新词汇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的生词的词义作出合理推断,这样就无形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及语言信息的相关语境)正确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局部,以避免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而对于“任务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话语表达内容与形式。
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点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正确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联系。重点是因为它是词汇、语法和语音的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所以我们要精心处理好文本整体和细节。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去研究。一个语篇,它容纳了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反思、多总结,善于发现和总结,我们会发现很多知识都能融会贯通。
【总结】语篇教学是时下英语教学的热门话题。我们传统的阅读课中的通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是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对课文进行肢解,逐段呈现,讲解,操练,不能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整理解语篇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只是理解了语篇中的一些单词、句子及语法,但缺乏对语篇中心思想的整体把握。有专家提出这样名义上是教课文,实质上不是教课文,学生的学习永远停留在语言形式上,而深入不到思想内容,所以难以建立用英语思考的观念和习惯,也谈不到文化和语感。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新的方法,精心设计阅读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传授语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牛律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研究》 顾丽娟 2006.2.27
《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 鲁子文 200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