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4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因为,一个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不仅涉及到教师对本班学生发展水平的认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还涉及到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精致的教学设计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线老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提高。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力,这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
下面我将借助《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来谈谈设计精致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空间意识学习力培养的一个里程碑。认识轴对称图形分三段来教学。在第一学段中,只要求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生活中的各类装饰、建筑、美术课中剪纸艺术的学习等都隐藏着最为原始的对称现象,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更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
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课本,“唯教材至上”。而应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传达数学知识的一个载体。在备课中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轴对称图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放大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的魅力,将轴对称图形的神韵淋漓尽致的表示了出来。下面简单具体地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意图:
一、那如何才能设计出精致的教学活动呢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知识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示。本节课以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七星瓢虫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物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知。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同学流露出的不只是惊喜,还有几分疑惑: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轴对称图形的形状呢?当“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他们被这种文化氛围陶醉了,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来出现知识的原始形态,让同学通过观察、描述,加深对对称现象的认识。
为下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力自然得到提升。
二、让同学在动手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身动手操作所得到的知识更易掌握,也更为牢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而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对折后完全重合。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上,学生对这一图形特点的认识不甚清晰,在思维撞击、争辩的推动下,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更进一步。从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快乐,更从快乐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同学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为后面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课后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生活中、生产中的轴对称图形。在寻找过程中,同学对知识的运用、推理、想象等思维都达到了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轴对称图形,更要加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如同学在做轴对称图形时,互相交流做法,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培养了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简而言之,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角度来看,许多数学活动常是为活动而活动。所以从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数学活动尤为重要。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孩子的思维提升,素养发展十分有益。是提升学生思维课堂的途径;在这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使他们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成为具有很强学习力的新一代公民。“关注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力图从数学活动的角度来系统思考和实验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其目的就是在于研究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其中准备的策略 :是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特点;实施的策略:是转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反思的策略:是教师自我有效反思可贯穿教学全过程;优化数学活动方式主要在收放有序的数学活动中学;在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中求知;在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中探究;在和谐发展的活动中互动;创新数学活动内容在于精心安排活动内容。在安排活动内容时,不仅要考虑知识性,还要侧重于内容的思考性。
结语:
通过精心设计精致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怎样的提升。让学生积极地数学思维,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为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