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域下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刘欢
[导读] 本文将从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概况出发,阐述其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刘欢
        武汉东湖学院   430212
        摘要:本文将从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概况出发,阐述其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对协同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开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培养出大量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环境设计;协同创新
        引言:近些年,随着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和有机更新,人们更加注重营造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企业与政府也将活化保护传统村落作为工作的重点,社会对于跨界设计人才、复合型人才、环境设计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使得培养环境设计人才十分迫切。因此,研究协同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概况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艺术专业,无论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技能多样化还是专业理论广度都具备较强的代表性与综合性。比起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工科类型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对于美术教育更加重视,技术要求和市场实用要求也更高。
        二、协同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清华大学在其百年校庆中提出了协同创新概念,我国教育部在不久后也发布了高校提升创新能力计划,目的在于高校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形成协同合作的教学培育模式。根据协同创新思想,环境设计专业和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设计专业具有协同合作的基础与必然性。
        (一)项目驱动教学
        在协同创新视域下,教师可适当采用比赛题目、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具体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加入到设计任务中,并对学生的设计内容进行引导。此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高品质、高效率完成设计项目,而且可以充分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操作和教学理论,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其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中添加具体设计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协同创作,取得更多的设计成果。通过各项设计练习操作,学生能够对环境设计的工艺流程、行业规范更为熟悉,加快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的速度,充分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设计项目进行指导时,可在实际教学中提升科研设计的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设计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部分课程取得的成果还能够服务于社会[1]。
        最后,通过设计项目对外承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对环境设计的真实需求,能够根据真实需求对专业设计进行引导,使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是面向行业对象的真实、负责设计。与此同时,可协同当地研究所、设计公司等相关设计机构共同建立环境设计实践、实习基地,促进学校和当地企事业单位间的合作与沟通,加强校企良性互动,实现提高学生环境设计专业素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拓展教学手段
        应借助学校的力量,倡导当地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设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及各社会力量开展跨行业交流,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对设计成果进行推广,使设计教育战略能够更好的实现。应顺应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使环境设计专业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化进程中。

通过与一流环境设计院校、设计创新团队、设计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将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吸引到本校,建立校间协同团队,将彼此间的长处发挥出来,集合优势和特色,成立环境设计协同创新重心,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平台,在平台中进行联合教学、教师交换、精品课程导入等方面的互助,充分提升环境设计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环境设计专业可与不同设计学科展开协同合作,建立教学研究跨学科教学研究平台,对其他学科的优秀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加以借鉴和学习,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扩展设计领域、更新设计认知,使学生的环境设计思路更加宽阔[2]。应增加跨专业交流,对环境设计专业全新的生长点进行培养,形成环境设计教学特色。应对教学研究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研发条件、图书资料等进行协同整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某校建立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包括环境设计模型制作、环境设计信息平台建设两个主要内容。由于该校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非重点专业教学服务需求,因此,该校为了实现不同平台的协同互助,整合了其他企业和高校的设计资源,对资源进行共享共建。该校在信息平台网络上上传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展览状况、设计案例、设计动态等实时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整合发布和共享,将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与优质资讯提供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实践、能力提升、学术研究、学生学习等。与此同时,学生在校外环境设计实训基地获得了一流设计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的同时加入到设计项目中,获得了更多面对业主的机会,充分了解了市场对于环境设计的需求,从设计做起,接触施工工艺、材料、图纸、产业、管理、营销的整个过程。通过环境设计专业实训基地,该校环境设计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往能力、动手设计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培养。
        (三)创新合作教学
        采用跨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教学对环境设计教学进行创新,有利于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对原有的单一设计教学进行变革,形成一个协同合作教学管理平台[3]。进行环境设计教学时,不但要对不同学科横向交叉进行考虑,还应确保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纵相交叉,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整合当前的教学管理平台,使产、学、研产生密切合作。
        例如,某校环境设计专业按照当地需求,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采用学长一带一、责任导师的创新教学模式。其中,责任导师教学模式通过大工作室打通了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建筑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主要设计方向,各专业类似于工作室,导师可在这些专业进行穿插教学。学生不但能够对环境设计课程进行学习,而且能够按照自身爱好、兴趣、能力,选取一个或多个跨专业、跨年级工作室进行研究和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研究协同创新视域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把握其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能够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拓展教学手段、创新合作教学等途径更好地开展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馨乐,韩春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06):158-160.
        [2]曾诚.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方向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以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居业,2021,(03):52-53+58.
        [3]王典.基于环境艺术视域的美丽乡村建设主导因子分析——评《环境美学视域下的乡        村景观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8):75+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