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学校 251100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改革使得教育局面日新月异,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着重针对初中教学,特别是乡镇初中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提高乡镇初中的教学质量。
初级中学,特别是乡镇初级中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实性问题:首先是教学队伍老龄化,统计数据表明: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不易更新,教学方法套路化,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特别是现在实行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查阅资料,不懂得下载,使得老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先进的教育信息。其次,新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初级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嫌乡镇工作生活环境差,同样的工资待遇,都愿留在城市里,甚至宁可呆在没有稳定工作的城里。这就造成教师后备力量不足甚至匮乏。三、乡镇的教学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多媒体,网络应用不普遍,教学设施、教学手段落后。第四,来自农村小学的中学生,思维惯性强,思路拓展不开,接触的信息比较有限,造成升入初中后,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给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五、是教学人员非专业化或兼职,在很多学校一个老师教两科或多科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教授学科不是本专业的也很多,如:学体育的教生物,学历史的教地理,··· ···乡镇初中的教学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从学生自身出发,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对于中学生潜意识的挖掘尤为重要。
我在从事了四年的中学教学工作后对此深有感触,并且尝试了很多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挖掘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其中比较有效果的一个。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潜意识,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他将潜意识定义为: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为“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潜意识为“祖先脑”。通俗来讲就是人类原本具有却忘了使用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潜力”,每个学生在深层意识中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却未被开发和利用。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不单单是“鱼”本身,更重要的在“渔”,潜意识挖掘目的就在此,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有“我要学习”,“我要学什么”,“我应该怎么学”的问题,并在这种意识的牵引下自觉的学习。那我们怎么把学生的潜意识挖掘出来呢?我们可以根据潜意识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挖掘。
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潜意识的特点,一,潜意识的能量巨大,心理学家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是显意识力量的三万倍以上。如果把人类意识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潜意识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许多天才人物也只用了自己的潜意识潜意识的一点,例如,爱因斯坦在他的一生中不过用了他潜意识的2%不到,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要挖掘其中的一部分即可。二,潜意识比较感性,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三,比较直观,不识真假,喜欢直来直去。四,易受图像刺激。五,人在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潜意识以上的特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教师在授课时要感情充沛,有激情,语速要有缓急,有顿挫,要有感情的讲授,需要情感的投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去。第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知识的记忆基本上属于机械记忆,理性思考不够,所以他们不可能像高中生和大学生那样容易地理解晦涩的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鉴于此,教师在讲授次知识点时,语言运用要通俗易懂,对个别难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做必要的解释,让学生理解透它的含义后在进行记忆就会容易的多。特别是政治、数学。这两科通常被学生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功课,教师在讲授时需要多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举例要贴近生活,要生动。第三,初中生的学习比较感性,对图像性的知识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地理,历史等科目,学生在记忆理解某个地点或某个事件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那节课中相关的图片。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非常普遍,教师在备课时不妨多用一些颜色丰富,表现生动的图片配在相关知识前,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还能让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一个图画似的印象,每每想到该知识就好像看图讲故事一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学习该知识,不仅使知识更牢固,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第四,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充分放松。可以让学生讲有关该知识的小故事,可以新知识讲授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实践证明,此时的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感染,非常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每一个课堂环节。这要求教师在课下必须充分的备好课,上课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我,教师要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相反,如果老师过于保守,上课总是紧的不行,学生上课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很多老师反映说,学生上课活动不积极,而且每到上他的课时就会有学生请“病假”!这说明学生已经患上了该课恐惧症,这是值得深思和反省的。第五,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刺激,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艺,用有效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于上课充满好奇和期待。刺激学生调动自己的潜意识,积极思考,获得新知。第六,不单单是在课上,还有课后,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都要注重对孩子思维的拓展训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但很多老师现在陷入了一个怪圈,认为让学生写的遍数越多记得越牢,所以不知道作业不是一个单词写多少遍就是一组词语写多少遍,逼着学生一遍一遍的写,学生始终是在应付,是一种被动学习,结果到考试的时候还是忘了,我认为多练习是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要讲究方法。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在造句本上造句子,一个词语造两个,这就很好,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用这个单词写几个句子,用那组词语写一段话,既让学生理解了该词的用法,又练习了书写,还锻炼了孩子的写作和想象力,我想这笔枯燥的让学生对的毫无感情色彩的词写很多遍要有用的多,而且,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件事很有意思,值得去学,愿意去学。
在无形当中,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学生学习的潜力也被挖掘出来,课堂教学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了。
虽然潜意识能量十分巨大,但它有不辨真伪的特点,教师在挖掘学生潜意识的时候,要多给他们讲授成功的积极的乐观的例子,使其占据统治地位,尽量控制减少或回避那些消极的悲观的失败的潜意识的进入,即使有进入也要化解,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很重要的是让学生把好的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这一点我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当中。
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挖掘学生潜意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潜意识就是“渔”,是即方法,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