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玲
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中心小学,贵州 遵义 564622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对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形式而言,传统教育模式的的漏洞逐渐显现了出来。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运用,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集合图形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小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高。本文就如何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是沙滩就是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方法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几何图形教学,发现学生的针对这方面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都比较欠缺,对于书本知识点的接受普遍表现的比较被动,无法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缺乏空间意识,更不具备空间能力。这些问题是近年来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适当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将数学几何图形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问题,为探究式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到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体积教学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设计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3-5个学习小组,并给每组同学分发一个苹果,然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求苹果的体积。学生在听到这一问题纷纷来了兴趣,有些同学对着苹果进行测量,还有的定睛观察暗暗思索……在大家讨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某一个小组的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将苹果放进去后会有水溢出,测出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苹果的体积”。此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水的体积计算出来呢?接下来请大家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二十四个,拼成长方体后记录下它的长宽高,看看你们能够发现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就进入了接下来的的学习阶段。通过探究式教学,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极大的保留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还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重视课堂实践操作,确保探究式教学顺利进行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圆有了简单的认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品进行分组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将是圆的物体找出来,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在感性方面队员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桌面上的学具对画圆的方法进行讨论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一个圆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如何画圆,并且将有关圆的概念、各部分名称等知识渗透给学生们。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对有关圆的基础知识形成一个表象的认识,还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内容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潜能可以通过探索得到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在图形转化中应用探究性教学
学生在观察、想象、比较、综合以及抽象分析的过程中会建立起空间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客观事物形成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除了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直接感知以外,还可以理解和把握空间与平面之间的关系。如何延伸上述空间观念的表现,需要对感知到的或直观水平上的有所把握的“转化关系”进行物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借助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对旧图形进行转化,引导学生对图形转化的过程进行探究。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运动的观点,首先,在电脑上将点动成线的运动观点演示出来,其次,向学生们演示线动成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再者,将面动成体的运动过程演示出来,最终形成长方体。通过这样的图形转换的引导,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探究,有利于让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接下来的问题的提出与探究。
四、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探究式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要重视每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因为解决问题容易,但提出问题却比较难。所以,教师要认真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圆的认识”为例,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说出圆的半径是什么的时候,可能会有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我们可不可以说圆心到圆边上的距离叫做圆的半径呢?”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可能其他同学也会出现诧异的表情,而这一问题在教师备课时并没有进行设计。此时,教师应该做的是要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做法给予正面的肯定,随后,教师再将圆上、园内、圆外的概念介绍给学生们,解决学生的疑惑。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其他学生会以崇拜的眼光去注视方才提问的学生,而学生本人也会因为被老师认可而充满自信。通过恰当地做出评价,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会得到激发,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且具有极强实用性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对这种模式应该勇于尝试,大胆实践。在几何图形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存在问题剖析[J].考试周刊,2015,(67):78-78,79.
[2]梁桂华.如何在小学高年段几何图形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2):188.
[3]刘光才.关于小学生几何图形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J].读书文摘,2017,(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