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姬生贵
[导读] 本文从职校教师如何找到自身教学能力发展与物联网应用的契合点入手,

        姬生贵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天津市 300000
        摘  要:本文从职校教师如何找到自身教学能力发展与物联网应用的契合点入手,从专业建设、社会需求和物联网教学现状等层面分析了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从教学形式的变革、学习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内涵的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未来趋势,最后从强化师资培训,创新教师能力提升模式和重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有机融合等两个方面给出操作方法,提出了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物联网是基于移动计算、通信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的前提下,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全面的信息交互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物联网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物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其广泛地应用场景、涉及范围,对物联网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个人贡献的、高素质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而能够为这一伟大工程质量“把关”的第一人就是职业院校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校教师如何找到自身教学能力发展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契合点,从而为培养出一批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个人贡献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号召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3月在福州市顺利召开。同年,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增补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的一位新“成员”。这也就意味着物联网专业在当下背景下会“落户”到诸多中等职业院校,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会应运而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物联网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诸如物联网工程实施、物联网设备硬件养护、系统维护等一线工作岗位急需大量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做出个人贡献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恰恰是中职院校的建校使命。
        中职教师长期在相对“安逸”的单纯环境中工作,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分析,轻实践验证”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完成授课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形式单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完成任务后的实际掌握效果,这样被动的学习既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久而久之产生厌学的情绪,又不利于学生搭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崛起和普适性的应用领域拓展迫使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必须不断自我“充电”——实时跟踪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了解并掌握新技术的内涵保证自己的“知识库”是最新“版本”才能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中职院校的教学任务重、日常事务繁琐,教师日常“充电”时间比较紧张,教师需要“见缝插针”碎片化学习和课余时间集中学习结合,永葆自己对专业领域地前瞻性和专业性。中职院校教材更新速度较技术更新速度来说滞后很多,教师能直接使用的参考资料相对匮乏。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岗位要求,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将教材中未提及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完善,否则,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无法体现出课程的前瞻性、专业性、系统性。
        
        二、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教学形式的变革
        自职业教育存在以来就有其独有的特色,职业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还有其适用的情境性。教师采用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比以往“填鸭式”的“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效果更好。在多媒体教室内教师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依托,将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远程辅导等多个教学环节“一体化”。在“智慧”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平台和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互沟通,实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完善培养方式、多元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估,避免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物联网背景下,任何体现重复性的、需要有大量数据积淀的事情,都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处理,把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深度开发课程和丰富课堂内容及形式上,使教师因材施教地方案落到实处,让适宜性好、适用性强地个性化学习红利惠及更多的学生。面对教学形式的变革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同时要将市场不断需求的新技术内化为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驱动力。


        (二)学习力的培养
        社会产业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和技术革新的进程中,社会岗位对员工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组成都在实时更新。虽然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始终和社会就业岗位相匹配但是鉴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学习过程中,社会新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对新兴技术又相对陌生,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力来提升个人素养满足岗位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没和老师有过学习方面的正常沟通,经常被遗忘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因此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当我们的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力。教师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讲解、动画演示、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富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三)创新教育内涵的提升
技术技能的进步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发展、为人来带来巨大财富和便利的同时也对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领域带来了生存挑战。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一线员工的教育阵营同样也需要迎接挑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生产企业的仓库作为企业生产资料的存放、使用、管理场所,其对环境因素、设备信息、系统更新等要素对从业管理人员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使用人工监控以上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其潜在危险,且不够智能化和信息化,而基于物联网的仓库管理系统可以对仓库进行智能化管理。该管理主要包含电力线路监控子系统、安防管理子系统、环境监控子系统、远程控制子系统、物料查询子系统、自助存放物料子系统,这样就便于管理员实时掌握仓库的多种数据,并且控制相应设备的正常运行。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应用无疑就是对诸多一线员工的挑战——仓库只需要有限的可以操控仓库管理系统的管理员,在企业管理越来越智能化的同时,企业对低端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在持续减弱。这样能够提供给中职院校为企业培养的一线员工岗位就越来越少了。物联网背景下,人才流动性变强。靠着一门手艺吃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学生走出校门进入职场后,单靠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很难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职业发展驱动力不足。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后能够学习的内容确实无限的,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提升自己的知识转移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不同等级和规模的情境搭建专业化的创新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开放的平台上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切实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
        三、物联网背景下职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物联网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在迅速与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未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物联网技术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新引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撑。
1.强化师资培训,创新教师能力提升模式
物联网背景下,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高度”和“宽度”。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竞争力,就需要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进行系统培训。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让不同学制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长,促进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口若悬河”的讲不清楚、学生朦朦胧胧的似懂非懂的窘境出现,通过开展课堂评教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业务能力。
“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学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在参赛过程中将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学懂弄通,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提炼升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竞赛激励”的作用,使职业技能竞赛成为学院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推手”。
2.重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有机融合
物联网背景下,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技术、二维码技术以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内容[1]通过视频讲解、动画演示、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富媒体形式可以营造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通过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将其和传统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打造新形势的“智慧”课堂。在“智慧”课堂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比如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仿真软件或专业实训设备让学生能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的衔接性与整体性;在教学情境中积极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红丽,杜静.试析物联网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1):32-34.
[2]丁亚楠,姚菊娣,薛冷 .中职物联网一体化教学研究[J].教学探索,2019,(11):92-93
[3]张磊 物联网应用专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J].理论研究,2020(09):28-29
[4]王继武 浅谈物联网时代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2):82-84
[5]刘修文,安婷,李彦,等.物联网技术应用——智慧校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等5门课程标准的公告.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7/202001/t20200120_416131.html
[7]孔晶莹.中等职业学校《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开发与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8]袁晓华.STEAM教育在中职物联网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204-20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第一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