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感悟历史——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汪小芳
[导读] 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也提出更高要求,即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汪小芳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00
        1.
        摘要: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活动也提出更高要求,即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除应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外,还应通过历史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感悟生活,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此也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背景。本文即围绕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除可实现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外,还可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环境,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多角度出发,实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充分发挥此教学理念教育价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理念,即指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实际生活、教学内容二者密切相连,并将实际生活作为导入教学内容的渠道,促使学生可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教师借助实际生活、教学内容二者的密切相连,还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为透彻的理解,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分析历史学科特点发现,自身便同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实际生活作为重要起源。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可推动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还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
        虽然现代生活、历史二者间存在空间、时间层面的距离,然而,却可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虽不具备还原历史的能力,但可借助历史的学习从中领悟生活真谛,为学生生活品质的提升打下基础。伴随新课改进程持续深入,为学好历史学科,针对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需有机融合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将历史同学生心理间的距离尽可能缩短,促使学生可全身心投入至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此内容时,教师可先将近代服饰演变过程向学生简要介绍,向学生阐述推动服饰变化的重要原因,如为便于民众出行,同时在西方主流思想冲击下,长袍逐渐演变为简洁的西装。教师讲解我国古代服饰时,可利用多媒体将古代服饰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应让学生比对古今服饰,借此帮助学生对古今服装演变趋势加以了解。教师还可中山装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对中山装服饰内涵加以了解,还可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教学内容、实际生活二者有机融合的方式,除可帮助学生对历史形成进一步的了解,丰富学生历史知识体系外,针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调动,也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二)建立生活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重要教学环节,也应重视生活化理念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为良好师生互动的展开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历史知识点的掌握,而教师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应客观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借助此方法的应用可实现师生距离的拉近,还可深化彼此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此部分内容时,教材中所描述的此部分内容,以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发展进程介绍为主。“中西合并”的发展理念为中国人所率先提出的,以转变闭门造车理念作为核心,对于西方先进技术积极借鉴,但并非完全复制,对西方民主制度予以排斥。自此之后,维新派所倡导的内容理念虽同中西合并存在本质性差异,然而仍以西方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以中国具体发展情况为参考,展开相应改造活动,教师在此节课中为实现学生自主思维的充分发挥,便可引导学生以多种层面出发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针对西方民主思想展开积极探讨,深化学生此部分内容历史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意识的评价学生所解读的内容,随后引导学生围绕社会发展现状展开探讨,对学生所存在的认知偏差之处加以纠正,推动学生正确观念的树立。
        (三)使用生活化教学语言
        相关研究指出,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为实现教师所传授知识的理解与吸收,需耗费大量教学时间,致使教师教学任务难以达成,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分析根本原因即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语言过于严肃、呆板,加大学生知识理解难度。教师针对此现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需在课前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并以生活化及生动化的语言完成历史课本中枯燥、乏味历史知识的讲述,促使学生可借助生活化语言,对于课本中所讲述的历史知识形成理解并加深知识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化教学语言的应用,还可增添课堂教学趣味性,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展开历史学习活动,并探究深层次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除可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外,还可从根本上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借助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建立生活化教学评价、使用生活化教学语言等方式,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晓焕.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8):148.
        [2]李春丽.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20):251-251.
        [3]干美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000(00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