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深入刻画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黎烘霞
[导读] 深入刻画是对形体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塑造和细致表现的过程。
        黎烘霞
        肇庆市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300        
        摘要:深入刻画是对形体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塑造和细致表现的过程。在静物素描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地刻画的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研究对象内在的结构关系,再细致刻画物体外在视觉特征,然后运用“简”、“繁”对比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主次分明,既整体又能呈现精微变化。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静物素描的深入刻画能力。
        关键词:深入刻画;形体结构;简;繁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而静物素描是学生首要学习的一门造型能力训练课程。在广东美术统考大纲关于素描的评分标准中,细节深入与局部刻画占30%。因此,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深入刻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静物素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造型能力,而“深入刻画能力” 是造型能力水平的重要表现。深入刻画,是对形体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塑造和细致表现的过程。具体是在构图和透视关系及明暗大关系处理好了,把对象的外部和本质造型特征进行深入认识和表现的过程。常规静物素描的训练步骤是先掌握关于构图及明暗关系的基本知识,循序渐进地由浅到深,为深入刻画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全面地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深入刻画的规律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围绕形体结构进行深入刻画
        要想准确且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的结构关系。许多学生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都只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把深浅变化照抄下来。导致深入塑造后结构松散,体感不强,画面平、花、乱。所以画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充分地去研究物体的结构,不同部件的组合以及明暗交界线的变化。当学生可以把一个苹果的结构理解透彻的时候,其它的水果也一定可以掌握。在深入刻画中,通过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组成和穿插关系的认识。通过对形体结构和明暗的联系的理解,逐步把对形体分析理解的结果与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描绘,就可以使画面不断充实更多的深入内容。
        二、以单个物体刻画训练入手,快速提高学生的深入刻画能力
        在静物素描单个物体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使用过的、有感情的东西,且选择的物体应该具有不同的质感、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类型以及难易程度不同,如使用过的书包、手套、植物及工业化的物品。这样可以熟悉完全不同的物体,深入刻画能力就会更全面,掌握的知识才会更扎实。再展示我自己画的《一双旧运动鞋》和学生一起分享画面所呈现沧桑而温暖的岁月感。通过解读鞋子的精细刻画:鞋带纹理刻画、鞋头表面机织线的精彩刻画以及鞋面上的透气孔圆的、方的、扁的形状的变化。让学生开始从单体的局部开始,耐心细致地刻画,这个过程中,形状稍微有偏差一点也是不碍事的,不应以此理由而放弃深入刻画,尽全力将刻画一步到位,精细地画出变化,甚至于“比之于绣花都不算过分”。经过单体深入刻画的训练后,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为敏锐了,也快速地提高了学生的深入刻画能力。


        三、以“简”衬“繁”,把握整体
        单个物体训练时,从局部下笔,一点一点完成,就容易养成只重视局部而忽视局部之间的互相联系这种不良习惯。不加以引导会导致画面琐碎、杂乱、孤立。所以在经过单个物体深入刻画训练后,要通过“繁”、“简”对比的表现手法,以“简”衬“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看大局、 抓主体、分主次。一定要通过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和表现对象,才能描绘出既整体又具有精微变化的素描形象。许多学生认为,深入刻画就是长时间的排列细微的线条,一层一层地加深明暗调子,直到画面漆黑为止。其实在美术统考规定的时间内,如何把握好画面的整体效果也是非常考验学生能力的。所以在静物素描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画,而是怎么画使画面效果整体又具有细致的变化。以“简”衬“繁”表现手法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清晰地、细致地刻画物体明暗交界线和靠前的部分,形成“繁”的感觉,而暗部和远处糅得相对比较虚、较“平”、较“整”,形成“简”的感觉。用这种“简”的感觉来衬托出“繁”,使画面细节刻画更为细致。给画面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更好的突出了主次关系。
        如在静物素描《白玫瑰》中,几支花插在水杯,从刻画上来说,花瓣之间的遮挡以及边缘线那种薄薄的、透明的感觉画得极其细致精彩,这些都是要静下心来进行刻画的。从整体来看,如此“繁”的花与杯子、桌面和背景的“简”形成了强烈的繁简对比,十分的精彩。一张画是否强烈,要强调视觉中心,强调主体,弱化远处和暗部的部分。比如衬布立面的布褶看着清楚,但是在画面中却处理得很虚,而且是越往下越虚。这就是画面主次的“主观处理”,这种“虚”也就是“简”的处理使主体物的“繁”显得更实在更精彩。在刻画和塑造对象时,进行取舍、 归纳、 概括,哪部分应该“繁”,哪部分应该“简”,攫取主要的东西,舍弃次要的细节,整体的素描关系会使画面既生动又完整。而表现物体主次不清会导致“碎”、“平”。其中“碎”的原因是,物体刻画的部分太多、太强;“平”的原因是物体刻画平均化或是刻画不充分。
        静物素描若是少了“深入刻画”,画面就会平淡无光。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精彩的局部刻画依附于整体关系,只有局部达到了效果,整体才会更加传神。局部之间的主次、虚实、强弱,能使画面整体关系更加明确、微妙、协调。深入刻画需要围绕着形体的结构进行深入,把握单个物体特征的同时,再以“简”衬“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主次分明,画面深入完整,才能呈现出静物素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赵俊忠 浅论教学中的静物素描 [J]品牌2015(02) 238
        [2] 郝燕梅  对静物素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 2011(24)176
        [3 ]赵忠奇 论如何提高学生素描写生的深入刻画能力 [J] 成功(教育) 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