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历史学习中“展示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李均英
[导读] 本文讨论将“展示学习法”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李均英
        四川省乐至中学
        摘要:本文讨论将“展示学习法”引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展示学习法”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展示学习法;课堂展示;高中历史教学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把教学目标锁定在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实施高效课堂,是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效课堂中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独创,是整个课堂的灵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展现。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预习的成果,会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这次课堂实践在我所教的一个平行班进行,全班66名学生。所用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在活动课实施之前,我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我发现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首先,学生历史学习动力不足;其次,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另外,课堂纪律较差,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二)实践过程
        本次课堂实践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师生评价;课后展示。共有12个小组参与。具体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
        为保证本节课堂展示的效果,在设计这堂活动课之前,我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展示学习成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为学生们悉心营造一个尊重、民主、和谐、活泼的绿色课堂氛围,并始终把怎样引导学生展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生预习教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统一的美术纸,小组内分工合作,以必修二专题四的历史知识为载体创作历史手抄报。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各方面的潜能(书法特长、美术天赋、设计特长、历史知识丰富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利于展现一个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展开引导和课前辅导。
        2.课堂展示
        在课堂中,我让12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将本组的合作成果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技巧。如第一组在展示时,我根据其手抄报的特色,提示他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和黑板,学生在展示时真是有模有样,与老师讲解几乎无异。同时,我还会合理安排学生展示时间,精心选择展示的内容。因为,自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专题式”“古今中外结合式”的教材学习中,学生们最大的学习问题在于:对历史时间的把握缺乏一个清晰的线索,于是在展示内容上,我选取的是学生感兴趣且相对简单的知识,让他们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自己动手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同时,我还会以大教育的概念为自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展示标准,让学生知道要求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锻炼、提高自己,同时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展示的不仅是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同时还要展示自己的行为习惯,声音是否洪亮,表演天赋等表达形式。


        3.师生评价
        课后,我会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分别对每一小组的手抄报成果、课堂展示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学生自行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在奖励方面,在为学生颁发奖品时,我还会邀请本班班主任作为颁奖嘉宾为学生颁奖,进而激励学生们参与展示活动。虽然,奖品只是一个笔记本,在每本笔记本的扉页上,我都会写上了一段对他们鼓励性的语言,并印了一个具有历史气息的小篆字体印章。通过如上评价,我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展示欲望。甚至,课后,有部分学生很不高兴自己的作业没有被评选上。所以,展示活动一定要跟上评价,否则教学效益就很容易打折扣。
        在本次活动课中,我收获了很多的意外。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展示兴趣,提升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例如,课后,我要求学生用展示墙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都还未响起,学生们便疯了一般,去抢占展示墙的“有利地形”以使自己的手抄报,有可能在最显眼处彰示。
        (三)数据收集
本次实践研究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数据收集:
        1.课堂展示之前针对每一小组的手抄报成果的设计,与学生进行交谈,并做了记录,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2.学生课堂展示的书面材料及录像材料的收集;3.教学日志及反思。
        三、研究结果
        本次教学实践后,我从12个小组中分别挑选了不同历史水平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记录。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赞成课堂展示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及合作能力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尤其是平时历史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感觉他们在历史课堂中有了“用武之地”;只有少部分学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是效果不一定好,大家可能只是应付了事,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展示是在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同时,通过我的观察和调查研究,我发现由于学习小组的建立,一些性格内向,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加,特别是小组的讨论环节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大家通过讨论活动,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探讨,讨论过程中会有很多思维在碰撞。刚开始的讨论也许有点凌乱,毕竟大家思维角度有很大差异,但是随着相互质疑和交换意见,随着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讨论问题的焦点会越来越集中,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才能使讨论不偏离太远。为此课堂讨论做了如下规定:(1)需要讨论的内容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的问题,先是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小组讨论。(2)讨论时先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有不同意见或矛盾时再是自由发言,各自举出自己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当然本次实践研究也存在一些遗憾:在整个展示活动过程中,我努力把展示做成了一种顺势而为的活动,而不是节外生枝的特意安排。这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但这次教学活动完全是作为一节历史活动课来安排的,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也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教师要坚持把展示当成一种文化来培植和构建,把展示当做一种能力去培养,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把展示当成自己打造新课堂的核心理念之一。
        总之,通过这次尝试,我认为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对课堂展示环节更加重视,在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活动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并且有目的性地进行引导和课前辅导。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课堂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同时,加强引导和环节的设计,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一笑.课堂教学中“展示”环节的操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8-9.
[2]罗卫东.课堂展示的误区及其矫正[J].教学时空,2011,9:62.
[3]林洁菁.课堂展示环节的管理策略[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2,10:27.
[4] 李艳英,陈克旭. 实施展示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 (6):18.
[5] 李川,赵春萍. 以学生课堂展示激励语言自主学习的措施探究[J].大学教育,2012, (00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