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茂权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644400
摘要:学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与当地的教育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家长观念等方面对城乡教育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总结教育条件差异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对农村薄弱地区的美术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城乡教育;教学环境差异;小学美术
前言:喜欢美术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喜欢美术,城镇地区的孩子能接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但是在农村地区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名存实亡,孩子根本接收不到良好的美术教育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基于此,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好农村薄弱地区小学美术教学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缩小城乡美术教学环境差异并推动农村美术教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
一、我国城乡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城乡教育环境差异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认识到。美术学科因其能够有效培育孩子的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成为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学科。
在现阶段城市的美术教学中,不仅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而且城市中的美术教学设备较为完备,这为教师开展现代化的美术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部分农村地区美术课堂实践调查的分析,我认为现阶段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美术教师数量在全部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甚至根本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只是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美术教师。
(二)教师的上课方式一成不变。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孩子还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注意力大都只放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者有趣的事情上,而部分老师上课方式太过单调、“始终如一”,这就导致其课堂缺乏趣味性。太过死板的课堂,吸引不到同学们的注意力,这就直接导致同学们上课十分容易走神、学习效率极低。
虽然部分学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绝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合理利用数字化的美术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也没有合理运用农村的美术教育资源来提高孩子的美术素养。
(三)教师对美术课堂改革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目标单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单纯的教会孩子绘画,而忽视对孩子美术素养的培育,这就使得同学们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只是掌握了绘画技巧,而无法提高其美术素养,更别说感受到美术的精神与内涵。
(四)众多农村学校美术课程设置较少,校园内缺乏美术的艺术氛围。很多农村学校在一周的课程中美术科目的课程安排较少,只有一到两节课程。并且在校内关于美术开展的活动、比赛几乎没有,校园内也没有张贴悬挂学生的美术作品,没有营造好有利于美术教学的氛围。
以上城乡美术教学环境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种地区之间的美术教学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地区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而农村地区则始终处于落后的地位,笔者在下文中将重点分析在农村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从而弥补城乡间的水平差距[2]。
二、如何在农村地区更好的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我认为作为美术教师要懂得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美术教学,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培育其美术素养,从而弥补城乡教学环境间的差异,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美术教学的水平。
(一)因地制宜的带领孩子领略自然风光的魅力,培养其美术鉴赏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培育孩子美术素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城镇地区很多自然风光均被毁坏,而在农村地区,很多自然景观还未遭受开发破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带领孩子在室外欣赏大自然发现其美的地方,感受其魅力。比方所可以引导孩子欣赏磅礴的高山、充满生机的麦田、永不停息的溪流等自然美景,进而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将这些身边的资源运用到课堂中,引导孩子们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自然景观,在绘画中促进孩子美术素养的提高,达成素质教学的目标。又比如说美术教师在素描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农村地区自然景观丰富的优势,带领孩子们在室外对石头和树木进行观察,发现其在阳光照射下的阴影变化规律。这样能够有效借助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提高同学么们对美的鉴赏能力[3]。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激发同学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农村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并认识到,我们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年龄尚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融入,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上大量图片、视频、课件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扩展农村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其美术素养。
(三)开展美术活动和比赛,营造艺术氛围。
农村地区的教师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孩子们踊跃参与,并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当比赛裁判。在家长们看到别孩子的作品后与自己孩子的作品相比对,自己孩子更加优秀家长就会鼓励表扬,相对落后家长就会督促孩子更好的学习美术,并且通过美术作品的评赏家长也能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这也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工作。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其中优秀的作品挂在校园内,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孩子们艺术修养。
(四)课堂教学管理好美术用品,并培养孩子们节俭的美德 。
在农村中学校的教育经费通常不是十分充裕,美术学科需要的用品来之不易,例如画笔、画纸、颜料等等用品价格都很昂贵。所以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一定要加强对美术用品的管理工作,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并且要为同学们养成节约和爱护文具品的良好习惯,培养其节俭的美德[4]。
总结:农村虽然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但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得开展美术课堂教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达成我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切实降低城乡教学环境差异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晨霞.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J]. 魅力中国, 2019,23(6):34-35.
[2]黄孝玉. 推进城乡小学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9,1000(009):28-29.
[3]陈诗漪. 浅谈智慧教育对小学美术版画教育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226(15):124-125.
[4]莉 张.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与信息化整合产生的影响[J]. 国际教育论坛, 2019,2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