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体验式歌唱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6期   作者:苏晓佳
[导读] 音乐充满魅力,在教改推进中,音乐教育地位显著提高。体验式歌唱,说的是,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和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苏晓佳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九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音乐充满魅力,在教改推进中,音乐教育地位显著提高。体验式歌唱,说的是,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和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与体验,完成歌唱技巧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有效培养。本文将以当前学校在歌唱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原因。探索体验歌唱教学有效思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素养;体验式教学;歌唱教学;分析
        前言:亲身体验,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魅力,并达成学以致用教学目标。学生走进音乐背后,感知方法与过程,加入到歌唱学习当中,学生的歌唱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目前歌唱教学,频频使用体验教学模式。从实践效果来看,非常不错。
一、现阶段学校的歌唱教学问题以及原因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音乐教学期间,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歌唱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歌唱水平。歌唱教育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歌唱活动。僵化的歌唱表达模式,不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表现能力比较差,除了个别天赋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歌唱质量都很差[1]。
二、以音乐素养培养为切入点的体验歌唱教学策略
        考虑到初中时期学生的性格以及成长规律,教师需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立足音乐素质培养追求,带领学生体验歌曲,在亲身感悟和经历中,完成知识学习。
(一)多样活动强化歌唱教育效果
        首先应走进旋律,感受音高。作为参与式音乐活动的律动,每一名参与者都能将听到音乐音符以及此时的内心感受,使用各种动作展示而出。初中生性格好动且活泼,律动符合学生成长特征与规律[2]。能够很好的配合学生,实现学生感官素质的配合与协调,能够让学生走进其中,感受旋律音高和特点。歌唱教育,需要考虑歌曲自身特征,用可视活动方式,将视听结合到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无误的控制音准,获得更好的歌唱效果与效率。
        其次使用音乐图谱了解旋律特点。在音乐学习中,非可视要素的概括、分析工具是图形谱。图形谱中,使用符号、形状、线条构成视觉符号,展现给人们信息[3]。在音乐中,行走和感触。教学期间,需要按照歌曲的旋律,对图形谱进行合理设计。具体呈现音乐节奏特点和旋律。学生走进其中,把握旋律高低和变化。走进音乐之中,掌握歌唱音准。理解、感受和走进音乐背后。
        最后使用柯尔文手势感触旋律与和声。所谓的柯尔文手势,就是在身体的前面,使用不同高低手势,展现不同唱名。空间角度,体现和反应唱音高低。是师生音准、音高交流与调整的重要形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柯尔文手势用于展现音高低变化。这样学生就能走进音乐背后,理解音级高低。原本抽象的音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形象且直观。学生顺利理解了音高关系。两只手,处于不同高度,表现音高,之后就能创建音程,直观化和声。学生走进音乐背后,建立理解,明白了和声感,实现了二声部合唱音准控制。
(二)体验活动提高表现效果
        首先应使用舞蹈表演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领悟民歌的意境和思想内涵。我国有着众多民族,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音乐特征。尤其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不仅曲调具有明显民族特征,同时歌词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教学期间,一般使用普通话,不过也有一些歌曲的副词,使用了民族语言。按照民族歌曲的能歌善舞特征,教师可以设计律动民族舞蹈,让学生顺利理解歌词内容。
其次配合诵读感悟古诗词意蕴。作为一种非常有表达力的艺术,朗诵,要求学生语句熟练、字正腔圆,能够充分表达感情和含义。诗词,有独特韵味,在朗诵中,就能理解歌曲中抑扬顿挫的感情。比如学习《阳关三叠》这首歌曲的时候,作为古琴曲的《阳关三叠》,以《送元二使安西》作为基础谱写,是著名古琴曲。教学期间,对熟悉的内容,不妨创建相应朗诵环境。除此之外,这首歌曲其实还有一段课本剧。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活动,表演课本剧。教师使用古琴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伴奏。学生有的扮演王维,有的扮演酒保,总之,演绎中应充分考虑情感代入。学生走进歌曲当中,融入歌曲的背后世界,形成深刻情感与见解。在朗诵中,学生展现激情,深入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当中,遨游于音乐的海洋世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比如学习《卡门序曲》的时候,这是一首管弦乐曲。一般使用单独演奏方法,歌剧序曲为提示歌剧内容、交响方式缩写。这首序曲本身比较简单,描述的是一名人物斗牛士英勇形象和欢乐的气氛。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情景表演的活动。有的学生扮演斗牛士角色,有的学生负责扮演别的角色,还有的学生负责伴奏。学生沉浸在歌曲的世界与海洋当中,仿佛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无法自拔。走进歌曲,亲身体验,建立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理解。


        最后创建恒拍用于提高表现效果。学生在音乐世界中行走,能够形成稳定恒拍,用更积极向上的状态歌唱。恒拍反映的是学生内心世界对于节奏感的把控。音乐的生命就是节拍,节奏感需要后天培养和教育。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活动,让学生掌握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固定音型开发学生合唱水平
        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使用没有技术负担的方式,即固定音型,使学生能够半无意识或无意识说唱动奏。学生形成了浓厚兴趣,学生腾出了许多精力,参与到即兴创作过程。学生创作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获得发展,掌握了一脑多用方式。并且,该方法还能将唱、奏以及动融为一体,综合训练学生素质。学生走进固定音型的世界,在相互配合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比如《踏雪寻梅》这首歌曲的学习,这首歌曲是人教版的一首二声部歌唱作品。这首作品描述的是对冬天美景欣赏后的情感自然抒发,表达了梅花傲然绽放、不畏冬雪的气质。歌曲描述了青少年学生,骑乘着毛驴,踏着冬雪欣赏梅花场景。轻松、活泼的歌曲,能够让每一名听众走进其中,抒发了作者当时愉快、兴奋时的感情。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考虑到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素质,歌唱技巧方面,能够熟练掌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有比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关键点在于需要注意连音唱法和跳音之间的对比,感受不同声部情绪表达的不同,能够让学生顺利掌握这首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方式。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满兴趣,教师需要做好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此,教师可以配合着快板等一类的新颖方法,让学生眼前一亮的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和学生打招呼,告诉学生在,自己今天很高兴,为学生讲课。随后教师提出谜语,邀请学生猜测谜语答案:冰天雪地一枝花,又黄又红枝上趴。一身铁骨傲风雪,花香满院人爱它。此时学生大部分都蒙了,过一会开始有学生回答答案。在有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同学们真不错,竟然答对了。梅花没有牡丹那么璀璨,也没有月季那么娇艳,梅花只有铮铮铁骨,但同样深受人们喜欢。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
        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先播放一遍歌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听完歌曲以后,脑袋里想的是什么,音乐反映了什么情绪,不少学生此时回答感觉很愉悦,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教师提问学生:从哪些歌词中,我们大家听出了愉悦、欢快的感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一一回答。教师此时继续引导:老师很开心大家能够找到关键性的音乐元素,老师为大家骄傲。之后教师第二次播放歌曲。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听到了这么活泼的歌曲,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学生们,请大家再次认真听歌,根据歌曲中的内容深入想象歌曲展现了什么画面与场景,人们在诉说什么,做什么事情。学生按照歌词的意思,叙述,歌曲反映的是冬天的场景,人们骑着毛驴欣赏冬天梅花。此时已经大致完成了情感灌输,教师要开始传授学生技巧。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先范唱歌曲,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一共包括多少段落,学生回答2段。此时教师提问学生: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哪一段是开始,哪一段是结束。有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则肯定学生表现,告诉学生对音乐把握十分准确与到位,并提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是谁创作了这首有意境的歌曲。此时教师开始介绍歌曲故事,包括作词者、作曲者,面向的是儿童。之后学生开始尝试学唱歌曲。应留意的是,此时应注意歌曲拍号。作为四二拍的歌曲,学生可以一边唱一边打拍。学生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在教师使用钢琴伴奏的支持中,学生展开歌曲学习。教师可以随机弹奏一段,让学生猜测教师在弹奏哪一部分歌曲,寻找教师弹奏歌曲中的最高音。学生判断,最高音在强拍,所以需要唱歌重一点。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左边同学边打节拍边唱歌曲。右边同学,起立做肢体运动。教师赞美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随后教师指引学生学习另一段,对比分析不同形式的唱法,研究不同唱法哪一种更好听。在教师演示完以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使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与有效。第一段和第二段相比,区别是什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第一段歌曲十分活泼与跳跃,第二段歌曲相对柔美,大家喜欢哪一段歌曲。教师多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我们在唱这种四二拍歌曲的时候,除了可以用打响指和拍手方式以外,还能使用什么办法。教师组织学生一同学习,逐渐形成深刻理解。结束前面的步骤以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演唱这首歌曲。教师:现在请所有同学起立,让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唱完歌曲,追加一些相应的肢体动作。学生开始学习二声部演唱方法,在完整的演唱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教师可以表扬学生:没想到同学们只用了这么一会时间就完成了歌曲的学习,教师需要为这首歌曲添加二声部演唱,赋予这首歌曲动听、形象的魅力。教师示范二声部,让学生思考和猜测二声部声音和什么更像。学生纷纷回答如同马蹄敲打地面的声音。全都结束以后,教师组织学生拓展,以组为单位讨论歌曲。
        当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负责不同部分的演唱。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需要严格按照固定歌唱。最后在全班的配合下,演唱出歌曲。
结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体验歌唱教学过程,强化学生音乐品质,使学生形成音乐演唱兴趣。注重活动学生的音乐体验感和歌唱品味,让学生能够主动走进音乐的世界与背后,改变过去单调无聊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潜能,在体验式中,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感受,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强化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鹏.初中音乐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21):118-120.
[2]王亚妮.初中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J].北方音乐,2020(17):169-170.
[3]衷徐芬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